【李镇西作文讲评课思路】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

作文辅导 2025-10-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

地点:多媒体教室

老师:李镇西老师

听课:语文组全体同志以及部分其他学科老师

教学内容: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

教学过程 :

(上课前,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死水》)

正式上课。

先做演讲。)

老师:今天应该哪位同学做演讲?掌声有请。

学生一:我今天要讲的是我对《再别康桥》的感想,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轻轻的我来了"这样的句子我非常喜欢,直到上学期我翻到了这篇课文,我当时有自己的心情,我一下子想到了三年前我初中老师给我读这首诗时的情景,我重新又阅读了一遍《再别康桥》,也觉得很好,有些同学说它没有男子汉气概,我觉得是侠骨柔情,也算得上是男子气概。(大家笑)

老师:我觉得他第一次是不错的,开始很有礼貌,一开始他提出了观点。对这一点我有一些感想,柔情有,侠骨何在?

老师:好了,现在我们评讲作文。

(板书:温馨的记忆)

老师:昨天我和同学们说今天要作文讲评,同学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用两节课。老师的作文评讲课是分十几个版块。今天我将推出六个版块。

多媒体演示:

榜上有名

佳作亮相

片断欣赏

出谋划策

恕我直言

老师试笔

老师分别介绍六大版块。)

老师:以后每次给大家写一篇同题作文。好了,先看第一个版块:榜上有名

多媒体演示:

** *** ***等

(大家鼓掌。)

老师:自然还有同学榜上无名,有些失落,不要紧,下次评讲作文可能你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再次以掌声祝贺这些同学。

(大家鼓掌)

老师:我刚才说了,这是这次写得好和比较好的。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为什么这次没有推荐?不要紧,下次或许就会榜上有名。

(出示名单)大家猜测一下,哪个同学将获得奥斯卡奖?

(学生小声议论)

老师:有请裴丹同学登台亮相,朗读自己的作文:

(大家鼓掌)

裴丹:(读)

 

温馨的回忆

裴丹

从小到大,我的回忆几乎都很美好,有那么几个 不愉快的回忆也被覆盖了,要说温馨的回忆,大多都是父母留给我的。

我不知道父母是怎样认识的,我只知道从他们相爱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今天,他们过得都很甜蜜,他们俩个看起来永远都那么恩爱。现在的他们早已经没有了年青时的浪漫,但是从一些小小的细节里,我都可以看得出他们当年恋爱的影子。

有一次,母亲因公事出差去山东,当时是冬天,母亲的衣服有些单薄了,所以父亲决定带母亲去买衣服,买的衣服的确不少,而且每件都是父亲亲自挑的,然而令我感动温馨还不是这些,在走进和走出商店的时候,他们一直都是牵着手的,而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们,感受着这样一种特别的温馨,就连身边的事物都因为父亲的恩爱而变成暖色调了。

在上飞机前,父亲和我都去送母亲了,在去候机厅的路上,父亲很自然地接过母亲手中的旅行箱,而母亲也下意识地牵起了父亲的手,两人的动作很自然也很迅速,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温馨的回忆。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上飞机的时间了,临走前父亲理了理母亲的头发,说:"小心点,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我会的,你放心吧,我走了。"几句简单不过的话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听起来歌谣般的柔和。

父母的恩爱,造就了一个温暖的家,为我留下了温馨的回忆,我想这也是我为何会感到幸福的原因吧。

(学生鼓掌)

老师:同学们听到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老师先问裴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你怎么构思的?

裴丹:当时李老师布置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父母给我的回忆才是最温馨的。

老师:那么父母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裴丹:

老师:除了这个细节表现他们的恩爱,为什么要写?

裴丹:

老师:我觉得这些细节很关键,平凡的事情才最温馨,只有平常的才是最感人的。

第二个问题:现在看这篇文章,你最得意的是哪些?哪怕只是一个句子

裴丹:其实我觉得在一些细节上比较好,比如像我说母亲和父亲去商店买衣服的时候,牵手。虽然只是带过,我还是觉得很温馨。还有,我在第二段不知道父母是怎么认识的,那一段,我说他们早已经过了浪漫,但可以看到爱情的影子,这一段比较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部分最打动你?

(大家议论纷纷)

老师:还有两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在走进和走出商店的时候,他们一直都是牵着手的,而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们,感受着这样一种特别的温馨,就连身边的事物都因为父亲的恩爱而变成暖色调了。"还有,上机之前:"几句简单不过的话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听起来歌谣般的柔和。"

老师:第三个问题: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不太满意。还可以改一改。

裴丹:我想可能是去山东到去商店买东西,这一段描写得比较粗略,还可以更细腻一些。

老师:非常好,谢谢裴丹同学带来了一缕温馨。接下来请王光贤同学读自己的文章。

(学生鼓掌)

王光贤:(上台读)

 

 

温馨的回忆

王光贤

在我成长的岁月中,回忆是极少的,因为我不善于同人们交往。要不是因为我成绩较好,可能连老师也不会和我成为朋友,所以关心我最多的当非父母莫属,父母关心子女当是理所当然,但是我的父母却付出了此一般父母双倍的爱。我感谢父母,把我送进这样一个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

听母亲讲在我才出生几个月我亲父就去世了,是母亲将我和两个哥哥抚养大。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母亲还没等我醒来时,她便用那根已很旧的背带慢慢地把我背上了她那弯曲的脊背,我在梦中被惊醒,梦中的母亲也正背着我去劳动,我高兴极了,却不知母亲在咬牙。到了,我又再次入睡了,她没叫醒我,便把我放下去劳动。当我醒后,虽没母亲在,可我没有哭。大概是生存在那种家庭的缘故吧!我无助地在地面上爬着,忽然一种希望的"音乐"出现在我的耳旁,我伴随着这美丽的音乐向音乐的发源地爬去。果然母亲正在劳动,她看见我,便立刻将手中的工具甩在地上,在我的视线里,工具好像砸到了她的脚,可她依然向我奔来,用她那粗糙的大手慢慢地抱起我凝视我的手和双膝。也不知什么时候,我感觉下雨了。我睁开眼,原来是母亲望着我的眼睛在哭。

在我成长时,我渐渐地长大了,可对母亲来说我永远都不会长大,晚上我很爱踢被子,是她在晚上出来巡视看见后,用她那已麻木的双手拿着被角给我盖好,有时也会用手抚摸一下我的小脸,在她的脸上就会露出笑容。我一惊她便很快地缩回手。她迟迟地,慢慢地走了,还不停地回头看我,当我望着她最后一刹那间的背影时,我哭了,在这以后,她的这种巡视已经成为她的一个职业,有一晚我起床去厕所,我没有拉亮电灯,我怕吵到旁屋的母亲,可我回来时灯却神奇地亮了,母亲焦急地走出来,看见了我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已到了我读书的时候了,因为我家在山区,最近的学校也在几里外的城镇才有,我走时,母亲对我说:"记得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你晚上会踢被子。""你身体素质不好,一定要注意。""你......""你......"我打断了母亲的话,说:"妈,你放心,你要说的一切我都明白。"每周放假时,在我回家的路上,远远便看见山头好像有一个人,走近才发现是母亲,看他了我,她那憔悴的面孔又浮出笑容。我甩掉书包,猛的扑到她的怀里,她又拿起那双创造了世间奇迹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虽然会有些......可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一个作为孩子得到的最大的幸福。星期天,我起床后却发现母亲不在室里,我发现在不远的山头上坐着一个人,我走近后才发现是母亲。"母亲你在这儿干什么?"我问道。"我......我......""你是不是又在等我?"她沉默了。她竟然每天都在这里等我,我没有再问下去,我明白这一切,下午,她又一个人坐在那个山头......

现在的母亲一定在想我,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幸福,而骄傲,而自豪。

老师:我有三个问题:第一、谈谈你的构思过程;第二、你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第三、你最遗憾的一点是什么?我想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一定听得见你面对全班同学向她表达着你的情感。这篇作文是我最后才看到的,看到以后我鼻子发酸,我为你的母亲而感动,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你的母亲失望。王光贤同学的生活环境不是很好,但是能站在这里,就足以令母亲自豪。

王光贤: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时,我想了许多,我的朋友,我的老师,但是因为我父亲去世得到,我就想到我的母亲。我很少与人来往,于是,我就写我的母亲。

老师:也就是说,你写的是你最感激的人。王光贤同学,你看下面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你,你要扩大自己的交际面,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老师: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比较好?

王光贤:比较好的是那一段。写母亲在我上学时对我的那种爱,以及在山上等我时的情景。

老师:这种情况同学们是不常有的,但该回家没回家,母亲在阳台上等待,却可能是每个同学都经历过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办过一所学校,在那所学校的门口他写了六个大字:要爱你的母亲。一个人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只有先爱自己的父母,才可能去爱国家,从这点讲,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老师:有没有遗憾?

王光贤:有些地方写得不是很仔细,可以写得更细致一些。比如写少年――――――(少了几句)

老师: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母亲背他。"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母亲还没等我醒来时,她便用那根已很旧的背带慢慢地把我背上了她那弯曲的脊背,我在梦中被惊醒,梦中的母亲也正背着我去劳动,我高兴极了,却不知母亲在咬牙。"有的同学可能会直接写,而王光贤同学却用定语加强了语气与感情。还有晚上拉灯,母亲在山头等他那一段也写得比较好。我看这篇文章比好多矫情的文章要好很多。我多次说过,作文就是生活。可能他不是每篇都写得好,但这篇相当出色。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uowenfudao/163931.html

  • 第十六讲_第十六讲 联想和想象(之二)

    在作文中怎样联想和想象呢?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比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第十讲作文唱歌|作文辅导第十讲 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读者面前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 的对话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七年级十四个教学班从2001年9月起,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活跃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或学习课程标准,转换理念,或集体备课,解决疑难;或围绕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关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谈纪要整理如下。一、新教材,...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供料作文名词解释]题目,供料作文传神之睛

    供料作文,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嘛!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中考作文六个一工程|中考作文的六个“一”

    阅中考作文和阅平时作文有很大不同,中考作文的分数评判收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一些应试技巧,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六个一工程”。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遣词造句、...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材料作文审题技巧教案_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就是题) 不论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首要的就是认真审题。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就叫审题。命题作文要深刻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给材料作文要完全消化材料(看图作文也属此类)。审题稍有编差,便全盘皆输。正所谓差...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党史故事100讲第十九讲】第十九讲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之一)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作文结构模式]作文模式例解

    (两则) 【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结构模式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每段用基本相同句式交代分论点,三段构成排比。描述议论抒情结合。分论点三: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用排比句点题例文:《张开...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八讲 扩续缩改 衔接自然

    知识要点:1、扩写就是将一篇短文扩写成长文,必须要对原文进行补充、发挥和扩展。2、续写就是提供文章开头,由续写者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直至完篇的一种写作形式。3、缩写就是把一篇长文浓缩成短文。缩写必须忠实于原文,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中心思想和要点,并要做到首尾连贯,结构完整。4、改写就是将一篇...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 [素材积累及点评]“积累——点评——引导——批改”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

    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常出现认识的误区:重阅读教学,轻作文培训;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静态批改,轻动态创新;重教师指点,轻学生自评;重眼前应试格式训练,轻终身作文写作能力培养……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重积累,抓点评,重引导,抓互批,形成“积累——点评——引导...

    发布于:2025-10-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