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_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江苏省如东县岔南中学 陈波 
 
子曰:“。”所谓语言“有文采”,就是指语言生动、活泼,句式灵活多样,意蕴丰富,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一篇文章虽不能字字珠玑,但能有几个亮点足矣。晋陆机《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一、 遣词要生动 
精心运用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音乐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而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十足。 
二、 造句句式要灵活 
灵活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一学生满分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 
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美。如一学生满分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做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人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合自如,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三、 修辞要新颖 
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段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四、 引用名言、诗文等,使文章语言更添文采 
“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这段文字引用了古代、现代诗人的名句,使文章富有意蕴,文字精美流畅。 
五、 给读者创设一种和谐、动人的意境 
文采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熟悉一些古典诗词和名句,而意境的创设则需要学生大胆的想象。有一次,学生写秋天的梧桐叶,大多只写了“树叶黄了,又是一个秋天”,“枯黄的梧桐叶随着秋风起舞”之类的话,我让学生加进感情,把这些句子改得有文气些。于是就出现了“梧桐叶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树枝,怅然地来到了大地”之类的话。我让他们继续发挥想象,写出梧桐叶为什么要掉下来,于是有个学生写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在枝头等了你一个夏天,你怎么还不来,亲爱的,你不来,我得去找你了。”这一下,树叶便不再是树叶,而是一个为爱情而献身的“痴人”了。无疑,意境的加深,使这句话真正有了文气。 
六、 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 
如果自己平时阅读面比较宽,文化功底深厚,在作文中可以尽量展示出来,使阅卷老师刮目相看。“曾经为保尔·柯察金的坚毅与顽强所鼓舞,曾经为简·爱的勇敢、自强所折服,也曾经为斯佳丽与白瑞德浪漫凄美的爱情潸然泪下,更曾为于连的遭遇深深打动。莎翁带我徜徉在英国文学的圣殿中,鲁迅领我来到旧中国那段‘最黑暗’的日月,余秋雨引我穿越时空用心去感受祖国悠远绵长的文化历经的沧桑岁月与艰辛历程。”这段文字跨越时空,作者将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及经典名著融在一处,充分表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令人折服。 
只要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有作文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气是不难的。 
“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而川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肯下苦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学习新的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具有文采。 
 
- 
					    
					    第十六讲_第十六讲 联想和想象(之二)详细阅读  在作文中怎样联想和想象呢?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比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 
- 
					    
					    第十讲作文唱歌|作文辅导第十讲 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读者面前详细阅读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 
-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 的对话详细阅读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七年级十四个教学班从2001年9月起,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活跃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或学习课程标准,转换理念,或集体备课,解决疑难;或围绕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关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谈纪要整理如下。一、新教材,... 
- 
					    
					    [供料作文名词解释]题目,供料作文传神之睛详细阅读![[供料作文名词解释]题目,供料作文传神之睛](https://jiaoan.jxxyjl.com/statics/images/images_jx/nopic.gif)  供料作文,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嘛!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 
- 
					    
					    中考作文六个一工程|中考作文的六个“一”详细阅读  阅中考作文和阅平时作文有很大不同,中考作文的分数评判收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一些应试技巧,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六个一工程”。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遣词造句、... 
- 
					    
					    材料作文审题技巧教案_材料作文审题技巧详细阅读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就是题) 不论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首要的就是认真审题。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就叫审题。命题作文要深刻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给材料作文要完全消化材料(看图作文也属此类)。审题稍有编差,便全盘皆输。正所谓差... 
- 
					    
					    【党史故事100讲第十九讲】第十九讲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之一)详细阅读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 
- 
					    
					    [作文结构模式]作文模式例解详细阅读![[作文结构模式]作文模式例解](https://jiaoan.jxxyjl.com/statics/images/images_jx/nopic.gif)  (两则) 【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结构模式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每段用基本相同句式交代分论点,三段构成排比。描述议论抒情结合。分论点三: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用排比句点题例文:《张开...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八讲 扩续缩改 衔接自然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扩写就是将一篇短文扩写成长文,必须要对原文进行补充、发挥和扩展。2、续写就是提供文章开头,由续写者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直至完篇的一种写作形式。3、缩写就是把一篇长文浓缩成短文。缩写必须忠实于原文,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中心思想和要点,并要做到首尾连贯,结构完整。4、改写就是将一篇... 
- 
					    
					    [素材积累及点评]“积累——点评——引导——批改”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详细阅读![[素材积累及点评]“积累——点评——引导——批改”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https://jiaoan.jxxyjl.com/statics/images/images_jx/nopic.gif)  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常出现认识的误区:重阅读教学,轻作文培训;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静态批改,轻动态创新;重教师指点,轻学生自评;重眼前应试格式训练,轻终身作文写作能力培养……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重积累,抓点评,重引导,抓互批,形成“积累——点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