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关字_怎样写好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其余省市使用的全国高考试卷:也有4个版本。15套试卷的作文题中有14道是话题作文,北京卷考的是标题作文“包容”,要求考生在宽容和兼容的范围内作文,实际上只是不让考生自拟标题而已,与话题作文并无区别。因此,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是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而14道话题作文中有10道题以“某某与某某”为话题,属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湖北卷的话题是“买镜”,实际上暗含“明镜与昏镜”的关系,也可视为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就占了话题作文的80%。因此,写好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显然是高考作文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自去年二元关系型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在高考卷上露面以来,此类话题如此备受青睐呢?难道是—种巧合吗?我想未必,必有个中道理。大概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富有思辨性,思维含量高。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不能是偏题、怪题,只能在审题上添加一两个砝码。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辩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的有机联系,提升了高考作文检测的思维含量,恰到好处地为审题添加了这一两个砝码,适应了作文试题加大区分度的需要。
二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限制性。考场作文要发挥其选拔功能,必须有所限制,否则会给宿构抄袭者开方便之门,有失公允,一元话题是一个点,过一个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限制相对少一些,宿构抄袭者,一不留神就能得手;而二元关系型话题是两个点,过两个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限制相对多一些,宿构抄袭者往往弄巧成拙。
三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逃逸性。平心而论,一元话题话题是比较容易猜中的,二元关系型话题就不容易猜中了。在各种悬赏押题高招迭出、猜题之风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增强试题的逃逸性,不让押题者占便宜,从源头刹住猜题押题之风,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话题作文的开发,从形式上来说,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是其开发的方向。但从各地阅卷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考生对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是陌生的,问题不少,得分不高。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五点:
一、处理好话料与话题的关系
首先是话料的使用离不开话题。一个话料的寓意常常是多方面的,只有选择话题范围内的某种寓意开掘,才切合题意。例如山东等省使用的全国卷的作文题,先给了四段语录作话料,再给出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四段语录与考生做过的—些作文有关,但有些寓意在话题的范围之外,若照搬就很容易离题。如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以理解为信念坚定,矢志不移,执著—念,百折不挠,但这些观点与话题中“听取别人的意见”无关,只有理解为坚信自己的选择,不受闲言碎语的干扰,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才有对“别人意见”的态度,不至离题;又如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可以理解为互相信任,勤学好问,但以此立意,也越出话题,只有理解为不刚愎自用,不固执己见,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才切中话题。再如达·芬奇的话“应耐心听取他人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固然可以理解为宽容大度,理解万岁,化干戈为玉帛,但若以此立意,也与话题失之交臂,因为个中没有对待别人意见的正确态度。
其次,话题的开掘也离不开话料。虽然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不要求考生一定要复述话料,但话料对话题的诠释、限制、暗示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例如青海等省使用的全国卷作文,话题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料说得明白,一位富人发财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他向哲学家讨教,哲学家让他透过玻璃着,他看见了众人,再让他照镜子,他只看见了自己。哲学家说:“就是玻璃后面那一点点白银,让你看不见别人,只看见自己了。”由此可见,解读话题的关键在“白银”,在金钱物质利益。这道题要写的是在这方面如何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金钱与良知、感情、责任心的关系的问题。如果离开了话料,面对话题,考生就会陷入五里云雾中了。
当然,话料离不开话题,话题离不开话料,并非仅对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要求,一元话题作文也有此要求,只是二元型话题作文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审题时要高度警惕,以免陷入“旧辙”。
二、寻找二元关系的交汇点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这种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分析二元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找其联系存在的条件,找两条线的交汇点。二元之间的关系多种,有的是因果关系,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有的是并列关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的是选择关系,如“材与非材”;“明镜与昏镜”,无论何种关系都有一个隐含的交汇点(或称焦点)。把这隐含的交汇点找准了,文章就深刻,例如前面谈到的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其交汇点就是“善听”。抓住这一点“取舍别人的意见”,那么,“走路与问路”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又如湖北卷的话题“买镜”,它在话料中说的是制镜与售镜,制镜者考虑到世人多半喜欢昏镜,不喜欢明镜,因为明镜让脸上细小的瑕疵都现出来,不自在,因此十面铜镜中九面是昏镜,但话题却是买镜,强调买镜与用镜,也就是强调被批评者对批评意见的态度,这样,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成了文章的焦点。主张买明镜的,无疑是欢迎批评,越尖锐的批评越好,良药苦口利于病。主张买昏镜的,则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不必做谨小慎微的规矩小儒。再如辽宁卷的话题“平凡与自豪”,它在话料中说的是一位母亲既为当上名人的儿子而骄傲,又为正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而自豪,因此话题中平凡与自豪的交汇点应当是“我们应有怎样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面的,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同样有意义。
三、辩证地认识二元间的关系
二元关系型话题中的二元之间的关系常常是辩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对其关系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平面上,不能两者简单相加,而要立体分析,抓有机联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这道话题作文,若将这两个方面各写几段,最后说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那就太肤浅了。有一位考生就写出了二者的辩证联系。他先从人生这个大背景中引出话题,“人生征途漫漫,任何一次取舍都关系重大,或因取之得当而终身受益,或因舍之轻率而抱恨终生。如何取舍才能彰显智慧呢?”由此,引出“那就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听”的问题提出来了。下面就是刘邦与项羽的对比,一个因广纳贤才而成功,一个因不听忠告而失败,又用中国俗语“—人不如二人智”,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来印证,用思维的“灯下黑”和“旁观者清”来分析,指出“没有涓涓细流的补充,哪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滚滚尘石的堆垒,哪来泰山的壮观?不听他人意见,我们的智慧之花必定枯萎。”接着考生起笔陡转:“然而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别人指路也有指错的时候”,并列举宋高宗让秦桧指路,错杀忠良,留下千古骂名,商纣王让妲己指路,酒池肉林,失商朝天下来印证;又提出怎样取舍别人意见的问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要相信自己,解决一个“善听”的问题。文章最后说“人生如琴,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弹出铿锵的节奏;人生如棋,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把握转败为胜的棋局;人生如画,只有善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尽万物之妙;人生如书、只有善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兼百家之长。善于取舍别人的意见,人生的成功就会在繁花盛开的枝头向你微笑。”读这样的作文,考生思维的缜密、思辨,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又如广西等省使用的全国卷的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它首先通过网站聊天,讲述了一个老太太为天晴下雨发愁的故事,有人劝她换个想法,老太太一试,果然天天快乐。接着聊天者中有人质疑,甚至有人骂了一声:“阿Q”。这道题说明“忧乐人人有,惟在一念间”,人们的态度、思维方式是有其主观能动性的,乐观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但另一方面,挫折本身也有其客观实在性,我们还应直面现实,努力改变现状。只有认真把握二者关系,文章才能有思辨性,议论才能克服片面性、绝对化,才能站稳脚跟,无懈可击。
四、揣摩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
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话料帮助考生开启思路,话引帮助考生拓展视野,话题给考生圈定范围,话框向考生提出行文要求。这些都是在试题中明示考生的,唯—不能明示考生的是命题意图,也就是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这就要考生自己认真揣摩了。然而考场上多数考生不去揣摩命题意图,不思考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看完话题之后就忙于找事例,印证二元关系(写议论文),或演绎二元关系(写记叙文),根本不去想想为什么要研究这种关系。这样文章只能在现象上浅层次地重复,不可能揭示二元关系的本质。因此,从阅卷情况来看:多数二元关系话题作文失之肤浅。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呢?就要靠问号开路——为什么要研究这二元关系呢?例如话题作文“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话料与话题中我们看到其中交织着自信与信人的矛盾、疑自与疑人的矛盾、信自与疑自的矛盾、信人与疑人的矛盾……为什么要解决这些矛盾,摆正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关系呢?那就是有些人不懂得个人进步、成功,离不开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不懂得来自别人的间接经验应当用自身实践去验证,从而使之得以补充和纠正;不懂得自己应与旁观者换位思考,互为不同意见的过滤器。考生的思维若能上升到这样的层面,其文章自然会入木三分了。又如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如果仅仅列举一些遭遇挫折者因放大痛苦而祸不单行的例子,往往是拾人牙慧、缺乏深度的,只能给人依样画葫芦的感觉;如果深究一步,为什么要研究“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关系呢?你就会发现,原来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人们要正视矛盾,正视挫折,并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扭转局面,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若放大痛苦,一蹶不振,只能使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有这样的深入分析,文章就能切中肯綮了。
五、切入的角度宜小不宜大,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