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15)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理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他都看到孩子们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说:“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这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2、希望
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3、路与方向
几个大学生结伴登山,天气突然变坏,却找不到路出山,所幸警察、驻军联合搜救,才免于山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大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似乎觉得很不服气。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告诉你该往西走,偏偏西边遇到山谷,你下不去;方向又指示你往北走,偏偏遇到一条河,你又无法渡过。到头来,方向没有错,路错了,惟有活活饿死冻死在山里。”
在人生的旅途上,以为设定方向就能达到目标,却不衡量自己的能力,极可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4、建造自己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都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筑吧!你的生活是你惟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生命只有一天,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你创造的。”
5、选择最近的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刊登了一个有趣的竞答题:“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燃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选择最近的,这就是成功的捷径。许多人难以成功,就在于考虑得太多,左思右想,患得患失,从而坐失良机,事与愿违。记住,盯住最近的、最容易的、最快捷的,那么你将唾手可得,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有了一件小事的成功,就有更大的信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魄走下去,这样,一个个最近的、最容易的、最快捷的成功串起来,就是最远的、最难的、最麻烦的成功,自然也就是最大的成功。
6、可怕的经验
有一位母亲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一天,她带着五岁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想了解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问明来意后,化学家没有向她历数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成才经验,而是要求她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
来到实验室,化学家将一瓶黄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好奇地看着它,显得既兴奋又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终于试探性地将手伸向瓶子。这时,他的背后传来了一声急切的断喝,母亲快步走到孩子旁边,孩子吓得赶忙缩回了手。化学家哈哈笑了起来,对孩子的母亲说:“我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母亲疑惑地望了望化学家。
化学家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你的一声呵斥出自本能,但也呵斥走了一个天才。许多父母都容易犯下这个错误,他们总以经验来约束孩子的好奇心,于是孩子们也就习惯于接受现状而不敢探索创造,踏上的只是和父母同样的道路。”
7、人生哲学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迷倒了不少女人。某天,一名女子来敲他的门,对他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罗列出来,他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
两年后,哲学家抑郁成疾。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
8、傻也是福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女士在夫君钱钟书先生去世多年后,还在深情地回顾着丈夫的傻相。若不是她说,谁会想到被誉为“人中龙凤”、拥有“20世纪中国最有智慧的头脑”的大学者钱钟书竟拙手笨脚到了“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小孩子那样一把抓”。在学问上,钱钟书是出了名的独傲自负,没几个人能被他看得起;但在生活上,却低能得让人不能想象,离开了妻子,钱钟书简直生活不下去。妻子临产住院,钱钟书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苦着脸对妻子说:我做坏事了。原来是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妻子说不要紧,他也就真的放心了。随后又做了坏事,砸了台灯。下一次,又满面愁容说是把房门轴弄坏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地回去了。在妻子面前,钱钟书真是憨态可掬,十足的一个傻女婿。
冰心的丈夫、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似乎比钱先生更“傻”,冰心让他到商店买萨其马(一种糕点),他只会像刚学说话的小孩子一样说“马”;让去买布料,说成是“羽毛纱”。冰心哭笑不得,说:“真是个傻姑爷。”过后,作成一首宝塔诗: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听后哈哈大笑,又凑了两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杨绛和冰心都是著名的才女,她们的傻姑爷又都是著名的学者,她们对丈夫的描述中,分明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两位大学者都傻得可笑而又可爱,傻得与他们的渊博睿智反差太大,让他们聪慧的妻子不能不在埋怨中生出怜爱。在爱人面前,他们毫无保留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本色,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傻也是福。
9、年是一种心情
对于年,我们除了从风俗、文化的层次来诠释它之外,是不是还有另一种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和它的重要与否没有关系?我想,年也是一种心情吧——企盼、兴奋、愉悦,此外,还有一些莫名的恍惚与忧伤。因为有着这样的复杂心情,人便翘首以待,而一旦年真的到了,在忙碌之中却又生了几分紧张,多出几许感慨。
我们需要年,需要一年中有这样几天特定的日子,能够让我们坦露出孩童一般的快乐,表达出积压已久的情怀。同样,也需要这样几天,让我们面对自己,感受与生俱来的那份迷惘,感受生命中那种不可承受之轻。年,与其说是一种仪式,还不如说随心而生,它仿佛就藏在时间的某处,在你的心情与它相遇的时候,它就出现了。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怎样过年,已经不再 是一个问题。
10、有一双“国手”会说话
绍兴市有个当地最优秀的手语翻译,名叫王丽娅。1989年,她作为被选拔出的惟一代表,进京担任全国残疾人汇报演出的手语翻译。没料到,这次担任手语翻译的经历,改变了她后来的事业方向。
那一刻,正为几位聋人姑娘的演出报幕的王丽娅,突然发现自己一向精通的手语,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聋人好像不灵了。几位聋人舞蹈姑娘打出的手语,也让王丽娅看不懂。她头一次认识到:手语跟健全人的口语一样,也因地而异,有“地方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她决心将自己的工作重点从简单的手语翻译,转为对手语的深入研究中去。
王丽娅与手语结缘不是偶然的。从1956年1月她出生的那天起,她所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她的父亲完全聋哑,母亲仅有极微弱的残余听力,她要学习的第一门语言,不是说话,而是手语。
父亲王振道是绍兴市聋哑学校的创办人之一,他从小便注重培养孩子的手语基础:“手语不仅是聋哑人的语言,而且是正常人与残疾人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文化,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也许因从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王丽娅一直到7岁时都不会说话。多年以后,王丽娅才知道父亲给自己取名为丽娅的深刻含义。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要像当时的苏联女英雄卓娅一样,做一位勇敢的战士,做一位乐于助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17岁那年,王丽娅初中毕业,因成绩优秀被推荐上高中。当时,聋校一名老师因生孩子回家休养。聋校一班孩子不能一天没有老师啊,而当时懂手语的教师又一时难找。负责聋校教务管理的王振道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第二天,王丽娅对父亲第一次撒谎:“我没有被学校推荐上高中,让我试试代课吧。”就这样,17岁的王丽娅成了聋校最年轻的代课教师。
1984年,第六届全国盲聋哑人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南方省市有两名手语翻译,王丽娅就是其中一位。
1988年,全国残联召开第一次残疾人代表大会,王丽娅再次应邀担任手语翻译。从此,她连续四届都被全国残疾人代表大会指定为手语翻译,并获得了“常任翻译”的殊荣。
2003年9月10日,全国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王丽娅再次被选为大会首席手语翻译。主席台上,她用灵巧的双手,丰富的表情,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大会的祝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残疾人的关怀,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位聋人代表,激起一阵阵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王丽娅告诉记者,一些残疾人常向她反映,电视新闻中的手语是“花瓶”手语,根本看不懂。这说明标准手语和地方手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在,王丽娅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研究推广国际通用手语,为北京奥运会培养特种翻译骨干。她为规范统一全国各地的手语而主编的手语教材即将出版。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