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83)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你想尽办法了吗巴西劳工党候选人卢拉当选了第四十任总统,这位总统是工人出身,只读过5年小学。一次,卢拉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由于邀请他的那个班有一位盲童,卢拉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读完后,盲童怯怯地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卢拉总统沉思了片刻,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返回学校去找,没有;去问同学,同学也都没见到。当时我父母不在家,要星期天才能回来。怎么办呢?我找来一枚别针,想钩开那把锁,可弄不开。于是我转到房子的后面,想从窗子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怎么办?就在我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的时候,邻居博尔巴先生看到了我。
“你想干什么,小伙子?”“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我说。“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他问。“我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我回答。“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打开了。
当时,我一下愣住了。原来,我妈妈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钥匙。
你问我谁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是博尔巴先生。
从此,卢拉总统的故事就传开了,也许不会再有人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当选总统感到惊奇了。
2、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喜悦的泪水立刻从女病人的眼中夺眶而出。
3、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要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4、名人妙语人生三步曲
德国诗人歌德,以一首小诗概括人生走向成熟与完美的经历:“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中国诗人刘大白,曾赋诗一首赞美人生三部曲:“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诗坛老将臧克家,写有一首小诗这样表现旧中国农民穷苦悲惨的生活:“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女作家尤今,则通过三辈人对饮料的不同喜爱来反映现代生活:“儿子喜欢汽水,他只尝甜味;父亲爱喝咖啡,这里亦苦亦甜;爷爷要喝白开水,因为它极淡极淡。”
学者王鼎均,对人生三部曲更有其独特的体味:“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的我们给了国家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了我们自己。”
5、每天做好一件事
我认识一位画家,3年之前,他被检查出患有一种绝症。但他并没有因此倒下。这3年来,他已经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获得过许多大奖。他给我讲述了儿时的一件事情。
他读中学的时候非常淘气。有一次因为连续几天旷课,学校给予他严厉的记过处分,并通知了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责骂他。在晚饭之后,他的父亲捡来一个塑料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他把双手放在漏斗下面,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入漏斗,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他手里。父亲连续投入十几次,他的手中就有了十几粒种子。随后,父亲又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投放在漏斗里,那个狭窄的漏斗缝隙被玉米粒相互挤住,竟没一粒掉出来。此时,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就代表着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听完父亲的解释,他恍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羞愧地低下了头。至今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一直铭记着父亲的训练:“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就会有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6、窗外的景观
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他的治疗中,被允许在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他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有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位子,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企图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7、吴士宏面试
经过1999年秋季媒体的狂炒,吴士宏已成为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名人。在吴士宏努力向上的过程中,以她初次到IBM面试那段最为精彩。
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个半导体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就壮起胆子到IBM来应聘。
那是1985年,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吴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别人怎么从容地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
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她环顾了四周,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找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但她竟奇迹般地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
过了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那笔债务,但公司也一直没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吴士宏的传奇从此开始。
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是任何人、任何教科书上教不会你的,只有你的素质积累到了那个水准,灵感火花才会迸发。
8、眼中有花树
近两日,总念着两个故事。第一个,一个犹太父亲和儿子进了集中营,那般黑暗、灭绝一切的地方!他害怕会毁了儿子的童年,让他一生都蒙上阴影。所以,在去往集中营的路上,他告诉孩子: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玩一个游戏,营里的所有的人都是游戏的参与者。所有的人,都将会庆祝他的生日来临。
年轻的父亲假装会说德语,为儿子翻译穿着制服大喊大叫的德国卫兵的话。那些辱骂、呵斥都是游戏的一部分,规则是孩子不能整天念叨着要妈妈,并且不能让穿制服的人看见自己哭了。做到了,他就可以得分,否则就扣分,分数足够了,他就可以赢得这场游戏,还有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辆装备齐全的坦克。
那可爱又可怜的父亲为维持这个谎言煞费苦心。他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难,在极度暴力、恐惧中欢声笑语,给孩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日子在谎言中过去,好不容易挨到纳粹下台的前夕,父亲把儿子藏进垃圾箱里,告诉他:这是游戏的最后部分,你挨过了,就可以得到那辆坦克了。
去找妻子的父亲死在离儿子不远处。在被押解着,经过儿子的藏身之处时,他故意夸张地走路,儿子高兴地笑了起来。
他消失在一个角落里,然后,一阵枪声。
只要爱和希望存在,生活总是美丽的。这就是电影《美丽人生》。太可爱的父亲,太可爱的儿子,太可爱的一家人,构成了这样的童话故事。童话就是要让人看见爱,看见希望,如《海的女儿》那般自虐的奉献,注定将是场悲剧,不会被更多的人喜欢。我们愿意看见故事是圆的,就像地球那样。
另一个故事:两个贪心的人在地下挖珠宝,挖出来的却是一副骸骨。他俩面面相觑,立即把骸骨重新埋上,还在上面种上花和树。
花开了,树也发了芽。两人常常经过那里,然而每每看见花和树,总情不自禁地想起地下的骸骨。已经知道真相了,再美的风景,又奈何呢?
阳光洒落下来,爱、美、信任、希望,这些美好的词语也洒落下来,春日繁华似锦。我们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临窗的侧影温暖动人。我们微笑着,瑟瑟发抖。
为什么不假装相信这一切呢?温存的拥抱,片刻的柔情,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每缕风从天外飞过来的声音。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是真实的,所有的改变都如季节更替,自然法则,不可违抗。为什么不能闭上眼睛就闻着花香,就听着鸟语,就呼吸着晨曦的气息,就以为每一个靠近都出自真心,诚挚得如同每一个远离?为什么不能假装满怀希望,把怀疑的眼睛收拾到最底层的橱柜里?
我只是用尖尖的手指甲抓过去,抓破这白皙光洁的皮肤,撕开这文质彬彬的一切,却看到后面的血是红色的,而肌肤骨骼,都是白红的。许多时候,脉脉温情都是经过言语粉饰过的,让人喜欢,却不是那么的真实。
我是如此深爱这美好的世界,我想将它爱死,把它爱进骨髓里。尽管有些真实是不可承受之重。宛如那两个故事,关键在于,你看见的是一棵花树还是一堆白骨。
9、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位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二十年前,我来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月的假。
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三十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上我处处留意,直至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您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您遇到圣人的时候。
10、一张钞票的启示
阿尔弗雷多垂头丧气地和好友马里萨一起喝咖啡。他意志消沉,向她倾述自己的痛苦……工作、家庭生活、业余爱好等等都出现了问题,似乎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糟。
马里萨拿出皮夹子,抽出一张100美元的纸币,问道:“阿尔弗雷多,你想要这张钞票吗?”阿尔弗雷多开始时有些糊涂,但马上说:“当然,100美元谁不想要?”
马里萨将钞票揉成团,又问:“现在你还要吗?”阿尔弗雷多回答说:“马里萨,我不知道你打算干什么,但它仍然是100美元,你给我,我就要。”
马里萨将揉皱的钞票展开,扔到地上,用脚使劲踩了几下,然后拿起弄得很脏的钞票,问道:“你还要吗?”阿尔弗雷多说:“马里萨,我仍然不知道你想干什么,但这是一张
100美元的钞票,只要不毁掉它,它的真正价值就没有发生变化……”
马里萨说:“阿尔弗雷多,你应该明白,尽管有些情况不像你希望的那样好,尽管生活中让你吃尽苦头,但你具有的价值永远与以往一样。你应该自问,自己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
阿尔弗雷多看着马里萨,无言以对。马里萨将揉皱的钞票放在他旁边,微笑着补充说:“收好它……但是你欠我一张100美元的新钞,当下一个朋友需要它的时候,你可以替我使用那张新钞。”
她吻了一下仍然没有讲话的阿尔弗雷多的面颊,站起来向咖啡馆的大门走去。
阿尔弗雷多又看了看那张钞票,微笑着将它放进自己的皮夹子,感到全身充满了新的活力。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