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198)

作文辅导 2025-10-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因小失大
   日本有个叫北原武的戏剧才子,他和他的母亲向来不和。因为自从他一个人辛辛苦苦离开乡下,到东京打天下以来,他的母亲每次写信给他,除了要钱,还是要钱,一点关心的话也没有,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还会收到母亲急切催他寄钱回家的信件。所以,到功成名就时,除了寄钱回家之外,他根本不愿回去。
   直到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时,大哥拿出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一封信,北原武才恍然大悟。信上是这样写的:
   “武儿,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你。我担心你不会存钱,对朋友太慷慨,将来会没有钱养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钱给我。其实你给我的钱,一分都没有用,你大哥给我的已经够用了。我都帮你存起来,现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钱还给你。”
   这是个感人的故事,可是我看到的不是他母亲的睿智,而是他母亲的因小失大———为了帮儿子存钱,损失了一世的亲情,双方存在的误会,再也无法面对面沟通,那不是抱憾以终吗?
   不管有多少钱,都是换不回亲情的温暖和一声“我关心你”的问候啊。
  
   2、企业兴衰
   西方人是这样笑谈企业的兴衰的:
   企业就像一棵树,树上攀满了猴子———每层的枝丫上都有,还有的正往上爬。上面的猴子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笑脸;下面的猴子往上看,满眼都是屁股。
   如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一般情况下,它们吃完了总是要拉,下面的猴子得到的总是上面猴子的屎。对于往上爬的猴子,为了挤上来,它们的脸先得贴过很多猴子的屁股。能爬多高,取决于它们贴屁股的技巧有多好。最顶层的猴子不用贴其他猴子的屁股,可是,将来哪一天,欲取代者会踢它的屁股,将它弄下台。
   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上层的猴子就会折断几条树枝,打下面的猴子。猴子们纷纷往下一层掉,你压我挤,混乱中终于有猴子从树上掉下去。这些不幸者获得的赔偿,就是从飘摇的树上掉下来的果子!
   于是,树的负担轻了,生活又慢慢恢复了正常。
  
   3、形形色色的新年礼物
   送镍币:匈牙利人在过新年时,一般爱向好友赠送一块镀金的镍币,镍币一面刻有一翩翩起舞的女天使,另一面则刻有“祝你新年幸福”的字样。
   送毛巾:日本人在新年给亲友拜年时,习惯给亲友赠送一条写有自己名字的毛巾,让对方留作纪念。
   送木柴:在波斯尼亚地区,每到新年前夕,各家都要到森林里去砍些木柴,送给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以示关怀。
   送煤炭:在英格兰,新年那天青年人都争先恐后地要第一个跨进长者的门槛,向长者赠送一块煤炭,作为礼品,以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送石头:在希腊的克里特岛上,新年拜年时人们都要带上一块石头。进主人的房屋后,就把这块石头放在主人屋内的地板上,然后向主人祝福———祝福其家中会有一块像这石头一样的金子。
   送水果:缅甸的克伦族少年在新年到来之时,会把当地最好的水果敬献给自己的父母,表示他们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烧公鸡:加纳人新年时喜欢向老人敬赠传统美味的烧公鸡,祝福老人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4、拯救一个村庄
   来自法国北部鲁贝的米歇尔·佩尔利克一家,从未见过多尔多涅省的波尔切利的任何一个村民,而米歇尔·佩尔利克又是一个没钱没势的无名小卒。鲁贝这个地方多雨多阴天,为了沐浴阳光,佩尔利克就带着妻子和10个孩子驾车外出野营。这天他们偶然路过波尔切利村,发现这里阳光灿烂,风景秀丽,立刻决定住上几天。他们在村外一个空地上搭了两个帐篷。安顿好之后,夫妻俩去村里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多尔多涅省的孩子的头发都是深色的,因此当10个金发的小脑袋从帐篷里探出来晃来晃去时,顿时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面包师突然给他们送来了刚出炉的月牙形小面包,并声明是免费提供。就在全家诧异的时候,村长贝罗特也来了,他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邀请佩尔利克一家出席专门为他们举行的宴会。米歇尔·佩尔利克对此大惑不解,他与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决定把话先说明白。米歇尔告诉村长,他是一个失业者,不要指望他会支付很多旅游费和晚宴费。村长立刻表示:“您不必付一分钱,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表达对一个大家庭的尊重。”
   米歇尔·佩尔利克是矿工的儿子,从来没有得到过生活上的特别恩惠。他深深懂得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决没有救世主。他猜想一定是村长或村民认错了人,把自己当成了某个亿万富翁,某个什么名人。于是他再一次重申,他名叫米歇尔·佩尔利克,家住鲁贝,是个失业者。“认识您很荣幸,”村长伸出手去,握住米歇尔的手说,“恭请您全家准时到本地饭店赴晚宴。”
   晚上的宴会隆重丰盛,看得出村民们真心在欢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当最后一道菜上来时,村长拿来一瓶香槟,边开盖边随意问米歇尔对波尔切利村的印象如何?“不错。”米歇尔突然觉得这个词太轻了,忙加上一句:“哦,我是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地的话,我愿出生在贵村。”
   村长像是欣喜异常,忙应声答道:“您可以到本村定居,我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免费向您提供一幢6居室的房子,至于工作可以由您自己自由挑选。但是有个条件,您的10个孩子必须在本村上学。”
   在法国,有11000多所只有1个教室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每个学校必须有17~25个学生,如果少于17个学生,学校就得关闭。30年代人们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教堂就要毁灭;40年代人们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咖啡馆就要衰亡;5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人们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学校就会没落。
   波尔切利村的学校就只有1个教师和1间教室。前些日子,村中有一家人带两个孩子搬到城里,学校只剩下15个学生。这就意味着这间乡村学校就要关闭了,对波尔切利村来说这可是最大的悲剧了。当佩尔利克夫妻带着他们的10个孩子来到村口时,村长贝罗特立刻意识到这将是最后的机会了。他立刻召集村民委员开会,大家一致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留住佩尔利克一家,有了这10个孩子,学校若干年之内就不会有危机。而对失业者佩尔利克和他的全家来说,除了可以得到住房和工作外,还可以得到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阳光充足。佩尔利克夫妻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波尔切利村的邀请。
   为了表达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波尔切利村民在为国捐躯者烈士墓的旁边立起了一块永久大理石碑,上面写道:“米歇尔·佩尔利克夫妇以及他们的10个孩子,拯救了面临灭亡危险的波尔切利村。”
  
   5为冷漠付费
   这是一堂67年前已经结案的庭审,但它却穿越时空,至今仍撼动人心。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最贫穷脏乱区域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
   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是偷窃面包。在讯问到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嗫嚅着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
   审判长答道:“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之后,拉瓜地亚从席间站起身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交出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与区域。”
   无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默无声息地、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6、盐一样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送到某地换成大麦过冬。有一天晚上,他们露宿于荒野,星空灿烂。长者依然用世代祖先所传下来的方法,取出3块盐投入营火,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大家都在等待长者的“天气预报”:若听到火中盐块发出“噼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风雨随时会来临。
   长者神情严肃,因为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他认为不吉,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族中另一位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反对匆忙启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坚持晚走的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听睿智。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老族长也是对的,盐块在火中是否发出声音,与空气中的湿度相关。换句话说,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
   年轻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学,片面地认为他们都是过时的、无用的。其实,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它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7、只弯一次腰
   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得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了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8、摆平期望的天平
   本月中旬美国纽约州的地方法庭审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的特别之处在于,一位29岁的单身母亲受到对自己现年9岁的儿子监护不当的指控,而她涉嫌违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神童”,当神童被确认是造假出来的之后,孩子的母亲伊丽莎白说过去几年为了让贾斯廷应付各种超常孩童检测,她对孩子进行了近乎残酷的教育和培养,使孩子小小年纪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不过,伊丽莎白说,她这样做全是出于母爱。她还认为贾斯廷小时候确实聪明过人,作为母亲,她从内心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天才,禁不住地采取种种办法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超群的人,并由着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一步步编造了一个大谎言。
   据调查,家长普遍对自己孩子期望过高。不可否认,过高的期望源于“望子成龙”心理。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先天条件,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成为某种标准的“龙”。然而,家长的过高期望常使孩子疲于应付,无所适从,羞有一种达不到标准的挫折感,久而久之,难免引发悲观和厌烦情绪,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摆正期望的天平,这是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一个亟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可能千篇一律地都成为“龙”。做父母的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智能类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编织自己的梦,而不是父母的梦,“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
   美国篮球奇才迈克尔·乔丹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未着手培养超级明星。我认为不论是谁,如果把培养明星作为父母的奋斗目标,是父母幻想的悲剧性误导。实际上,我认为任何做父母的,如果把子女在任何领域的成就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那是在危险的道路上践踏子女的前途。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和性格!”此话耐人寻味。
  
   9、奥利弗与其他驼鸟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认为他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我们为罗马人所知,或者确切地说,罗马人为我们所知,”他说,“他们称我们avis struthio(拉丁语:鸵鸟),我们称他们‘罗马人’。希腊人称我们为strouthion,意思是‘诚实的鸟’。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但只有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他大声说。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这个老鸵鸟说,“我们向前走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生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这个老学究继续说。
   “知更鸟生的蛋更漂亮。” 奥利弗说。
   “知更鸟生的蛋除了生知更鸟外什么都不生,”老鸵鸟说,“知更鸟吃草虫成性。”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用4个脚趾走路,而人需要十个。”这个老学究提醒他的学生说。
   “可是人可以坐着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奥利弗评论说。
   老鸵鸟先用左眼,然后用右眼,严厉地看了看奥利弗说:“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很快后者就会赶上前者,发生相撞。人永远不会知道,从背后撞他的也是人。”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老学究慷慨激昂地说,“别的物种都不能这样做。”
   “我们怎能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能不能看见我们呢?”奥利弗盘问道。
   “胡扯!”老鸵鸟叫道。除了奥利弗,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到:“胡扯!”但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老师和学生们听到一阵令人惊慌的奇怪的声音,这是一种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但是这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雷声,而是一大群因受惊而狂奔乱跑的大象所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老鸵鸟与其他所有鸵鸟,奥利弗除外,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奥利弗躲在了附近一块巨石后边,直到这群狂风暴雨式的野兽过去。当他出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所有这些就是那个老学究和他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然而,为可靠起见,奥利弗开始点名。可是没有任何回答,最后他点了自己的名字:“奥利弗。”他说。
   “说得好!说得好!”奥利弗说。这是沙漠中仅有的声音,除了在远远的地平线渐渐消失的最后一阵隆隆的雷声。
  
   10、柳树和杨树
   那时,我的住地附近,有两棵小树,一棵柳树,一棵杨树。它们刚栽种不久,树干只有胳膊粗,树冠也小,叉开的嫩枝点缀了少许嫩黄的叶子。
   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孩用铁勾子把柳树的树梢勾下来揪成了弓形,然后又放开,让树梢弹回去。如是多次,我当然制止了。可是,第二天我又遇见了这小孩如此做,我没再阻止,只是感叹:小柳树的树梢柔软,自然可欺;而小杨树呢?那树干笔挺着,你想揪它成弓形是不可能的。于是我想,树也有树的性格与命运。
   一年后,我又经过这儿时,却惊奇地发现:原来的两棵树只剩下了一棵,不是杨树,而是柳树,它的树干碗口粗,枝繁叶茂!而那棵杨树呢?断了,只剩下一个树桩子。原因呢?不知道。被人踢断了、砍断了?被风吹断了?不知道。但是,它确实是断了。而让我担心的柳树,没有被那个小孩揪断也没有丧命。原因呢?一个字,那就是“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uowenfudao/163425.html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

    发布于:2025-11-0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