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177)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多看效应
人们常常说“喜新厌旧”,似乎人对于新鲜的东西更为喜爱,而对熟悉的东西则感觉厌倦。
事实真是如此吗?
20世纪末,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东西越喜欢的现象被称为“多 看效应”。
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例如: 我们 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亲戚朋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另外,你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比较受领导喜欢。这可能也是多看效应的作用吧?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别人喜欢,别忘了给他机会多“看见”你。但是请注意,“多看”的次数是有界限的,过于熟悉可能会产生厌烦感哦。
2、分割目标
美国一位名叫罗伯·舒乐的博士,在自己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却立志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预算造价为700万美元。
舒乐博士首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奇特计划:
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他把700万美元这个大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标,最终分割到1万美元。每次募捐1万美元,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就这样,他一万美元一万美元地募捐,一点一滴地筹集,历时12年,一座最终造价2000万美元、可容纳1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这座水晶大教堂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的游览胜景。
一些大目标看似难以实现,但把它分割成无数个小目标,实现起来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每天实现一个小目标,日积月累,你就会收获人生的大成功。
3、等待三天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4、美国高考作文——刁钻
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
试说出一种根源在外太空的东西,并为你的理论作一完整的阐述。
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
答不出来?那么阁下可能跨不进美国大学的门槛了!因为上述问题皆是现在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题。
现在,美国不少大学都在入学考试题目中注入新元素,一方面希望刺激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校方也可借此宣传学校虽是做学问的地方,但也有幽默的一面,也有新思维,借以抬高身价。
美国大学这种以刁钻古怪问题考核学生的风气,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题是“你刚完成了300页的自我介绍,请交出第217页。”该校满意以此法选拔学生,并沿用至今。其他大学争相效仿,如霍普金斯大学要求学生写一篇利用铁丝、汽车贴纸、蛋糕盒和木工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文章;另一大学则要学生假设自己是杂志编辑,为2010年元旦撰写封面故事。
刁钻考题已蔚然成风,芝加哥大学教务部院长奥尼尔指出,刁钻问题能刺激学生思维,因而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答案,老师阅卷不再烦闷,学生也欢迎。
拉瑟尔本来无意申报芝加哥大学,但当她从网上看到芝大给学生的考题--为一个电视节目撰写计划书,其中要提及一出德国歌剧、费密(物理学家)的私人教师、凡高那只被割下的耳朵等,不禁大笑,当即决定将芝加哥大学作为首选。拉瑟尔觉得芝大能给她另类的世界观。
也有很“正统”的。“人类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就是_____。要求:将这个语句填写完整,内容可以是文学、历史、时事和你自己的经验中的例子。用这句话作为开头,完成一篇有条理的短文,解释你如此积极地看待某时刻的原因。”
这样的题目,小巧中蕴涵质朴、亲和,简洁中蕴涵哲思,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阐述。
5、法国高考作文——思辩
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法国不愧是哲学家的摇篮,连高考都要测试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倘若这样的题目真的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恐怕不光是考生,连老师、家长都要汗颜。
6、最后一周粮食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争,雅典城邦被敌对的城邦围困了半年之久。这个时候,雅典最高长官命令负责军粮的官员认真计算一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雅典还能支撑多久。没有多长时间,官员惊慌失措地来报,我们的粮食仅仅还够支撑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会被饿死。
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官员也惊慌失措起来,他们纷纷向长官进言,与其被围困饿死,还不如开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这个时候,最高长官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乐观。他说,我们还有一周的粮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难道我们不能利用这一周突围吗?敌人的军粮就能够一周用吗?难道一周我们还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
是啊,还有一周呢,一周,也许敌人就会坚持不住了,我们就会不战而胜了。
正如最高长官预测的那样,到了他们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三天时间的时候,围城的敌人开始撤退了,原因是他们的军粮已经用尽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战胜了敌人。
有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同一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从一个角度去看是死路一条的绝路,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则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
7、亚洲各国禁忌
点头不算摇头算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印度人表示赞同时,总是先把头往左或右轻轻地斜一下,然后立刻恢复原状,令人以为是“不要”或“不愿意”,其实是表示“知道了”或“好的”。
不用左手递交东西在东南亚诸国,人们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握手时若伸出左手或以左手递东西给对方,对方会认为你是蔑视他,或是对他怀有恶意。因此握手或递交东西时,必须使用右手或是用双手为妥。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与和尚交谈时要保持低姿式到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旅行,便会发现一般人设法使自己的头低过和尚的头,贵如总统、总理,也要谨守这个原则。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8、凛然不屈的高昂的头
1967年,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七月中旬的一天,在上海南京路上一张海报上写着,上海市造反派定于当晚在华师大校园广场联合批斗“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吴强,届时由“反动文霸”巴金陪斗。
晚上,华师大校园偌大的操场上挤满了人。“把反动文霸巴金押上来陪斗!”蓦地一声,会场的空气为之一震!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只听得台后一片吆喝声响,几个彪形大汉架着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冲上台来。由于推得太猛,老人步履踉跄,身子向前倾仄,差一点扑倒在地。
巴金当时是上海作协主席,据说与作协党组书记吴强“一贯狼狈为奸”,现在批斗吴强,他自然应当“陪斗”。然而,他一上台态度就如此傲慢,这委实使造反派“义愤填膺”,于是他们下决心要把他的“反动气焰”打下去。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押他上台的大汉狠狠地揪住他的头发往下按。谁知刚按下,他的头就倔强地昂了起来;再按,再昂,如此反复,巴金的脖子上仿佛装了个强有力的弹簧,造反派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他低下头去。
造反派有些慌乱,吆喝声、口号声像暴风雨般压下来:“巴金不投降,就叫他灭亡!”“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然而,这一切仍不奏效,巴金的头还是高高地昂着。造反派在暴怒之下,索性一手抵住他的脊背,一手抓住他的头发往后扳。这一手果然厉害,巴金的脸憋得发紫,喉咙因透不过气而咯咯作响;难以忍受的痛苦使他的脸颊都扭歪了。但是,他咬紧牙关,紧皱双眉,一声不响,造反派的手一松,他的头又高高地昂了起来。
批斗会再度僵住了,造反派不得不草草收场。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忘不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更忘不了那凛然不可侵犯的高昂的头……
9、太深了的“不信任”
我们心底“不信任”的基础太深了,辜负了太多的好意。
——画家黄永玉说,一次他在巴黎写生,一位年轻的法国女士微笑着跪在他背后看他画画。“然后,她给我倒了一杯水。”喝不喝呢?画家首先想到的是她会不会在水里下蒙汗药;待她招招手微笑着走了,“我马上摸摸后裤袋的钱包还在不在”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拼了命,也不要抱怨环境对你的要求过苛。应该想的是,自己的对手是否更拼命,别人的环境会不会更严苛。
——台湾作家刘墉如是说
脆弱的人,只懂得怜悯自己,而不知反省自己。
——在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眼中,很多人都是脆弱的人
我们在扬起尘土之后,就抱怨说看不见,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
成熟的社会应当建立在遵守交通规则、互相谦让、步行者优先的精神上,今天的中国与这种精神相距甚远。
——日本《产经新闻》载文评中国的“私家车热”
做生意要用的学问其实很简单,会用加、减、乘、除就够了,其实,乘、除都很少用,主要是在用加、减。
——某位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开会时这样告诫他的研究生部下
10、名人也想过安乐死
11月25日是巴金100岁大寿,1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室》节目采访了巴金养子和冰心的女儿吴青等三位嘉宾。
吴青介绍说,巴金老人和冰心的私交非常好,以前两人身体状况还好,经常聊个没完。她回忆起两位老人时说,两位老人的很多思想都非常一致,都曾经想过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生命。“1995年我母亲病重住院,到1999年,我母亲在这期间就想过安乐死。”她回忆说,那时冰心老人就说过,“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再活着的意义。”
吴青深情地谈起巴金舅舅时说:“他活得很痛苦,他的心愿就是能安乐死,但他身边所有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着。”
《巴金全传》的作者陈丹晨是去年10月见到巴金的,有一幕他难以忘怀:“巴金一天基本上是睡在那里,有几次醒过来,他还是很清醒的,有一次他醒来拉着女儿小林的手,抓得很紧,还流着眼泪。”
记者从巴金女儿李小林那里了解到,虽然病魔仍在困扰着这位不朽的老人,但巴金的百岁大寿仍过得喜庆,房间里摆着巴金最喜欢的红玫瑰,家人帮巴金老人洗了头,理了发,那天的阳光很好,虽然不能扶巴金去院子里晒太阳,但把病房里的窗帘拉开了,希望这位老人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抚摸。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