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者方可会意]入境会意审美冶情-古诗教学的思考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首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它特有的韵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仔细品味,总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小学古诗教学应把握情与景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来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一 、说图绘景展现诗画
诗中有画,诗又胜于画。因为诗通过读者的再造想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的,富有创造性的。
我们应让学生对诗句所表现的生活画面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获得一种如进:“画”中的享受。
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中最美的春景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二、走进自然、感知诗镜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醒、激起人的审美欲望与情趣。让学生领会诗人借赞美柳树歌颂春天的情感,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三、走进诗人,感受诗情
情感体验能激活审美心理的“琴弦”,丰富审美的内涵。古诗作者所处的年代于今相距久远,学生的阅历浅,表象储备又相对贫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走近诗人,进入角色,真切体验蕴含于诗里的境界和情思,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当学生了解诗人一生的遭遇,一生的报复和追求,那种临死被家庭儿女,不悲人生短促,只悲山河不整,并坚信祖国必定统一的深沉的爱国情怀时,心弦势必被深深拨动。
四、激疑启思,感悟理趣
古诗中多有含蓄精炼、深蕴哲理韵味的佳句,饱含着诗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受.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有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巧妙设置问题,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拓宽其思维广度,使其由思会意,充分感悟、体味诗意境中蕴含的理趣、哲思,使学生在获得情的陶冶的同时,更得到心灵的启迪。让学生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志存高远,才可鹏程万里!
五、反复吟诵深化体验
古诗讲评仄压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吟诵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在人们了解诗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诵。反复吟诵,读出每句诗的跌宕起伏,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激荡的心潮,让你情不自禁的进入诗的意境。
如教学《枫桥夜泊》,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后,就强化朗读,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真切感受:鹊鸣报喜,乌啼传忧;漫天飞霜伴着冷清和孤单;寒山寺,寺名如游子心肠——寂寞凄凉;夜半钟声,幽幽长鸣,更撩拨得游子愁绪万千,难以入眠。读着想着,一幅带着淡淡哀愁的江南水乡秋夜图仿佛就在眼前,低沉缓慢的声调传递着客居他乡的游子满怀的相思愁绪,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情,给人以凄美的遐思。这种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繁冗、机械的讲解分析所不能达到的。
引导学生入诗境,会诗意,感诗情,悟诗思,从而获得情感的陶冶、理智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当大有裨益。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528.html
-
什么东西吸引孩子_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详细阅读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
-
[《钓鱼的启示》课文]我教《钓鱼的启示》详细阅读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
-
小溪为什么会生病|执教《小溪生病了》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在从脏到清的过程。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唱读、不顿读,训练学生能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文中的一些叠词用得很有特色,如:“清清的、绿绿的”我指导学生第一个字读得短促些,紧接着读第二个字,第二个字音节可以稍延长,“的”字要...
-
执教是什么意思_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反思_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
-
镇定的女主人原文_《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这课,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悬念,而要解开这个悬念,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形式。在创设了“眼镜蛇盘上脚”的情境后,引生入境,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尔后精读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易于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当学生明白...
-
看图说话学拼音|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击键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指法。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后,新的语文教材在认识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汉字的拼...
-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详细阅读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
-
[一尊铜像还是一座铜像]《一座铜像》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
-
【如何讲成语故事】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详细阅读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讲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仓库,对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意循序渐进性 开始阶段,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