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者方可会意]入境会意审美冶情-古诗教学的思考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首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它特有的韵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仔细品味,总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小学古诗教学应把握情与景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来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一 、说图绘景展现诗画
诗中有画,诗又胜于画。因为诗通过读者的再造想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的,富有创造性的。
我们应让学生对诗句所表现的生活画面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获得一种如进:“画”中的享受。
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中最美的春景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二、走进自然、感知诗镜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醒、激起人的审美欲望与情趣。让学生领会诗人借赞美柳树歌颂春天的情感,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三、走进诗人,感受诗情
情感体验能激活审美心理的“琴弦”,丰富审美的内涵。古诗作者所处的年代于今相距久远,学生的阅历浅,表象储备又相对贫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走近诗人,进入角色,真切体验蕴含于诗里的境界和情思,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当学生了解诗人一生的遭遇,一生的报复和追求,那种临死被家庭儿女,不悲人生短促,只悲山河不整,并坚信祖国必定统一的深沉的爱国情怀时,心弦势必被深深拨动。
四、激疑启思,感悟理趣
古诗中多有含蓄精炼、深蕴哲理韵味的佳句,饱含着诗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受.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有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巧妙设置问题,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拓宽其思维广度,使其由思会意,充分感悟、体味诗意境中蕴含的理趣、哲思,使学生在获得情的陶冶的同时,更得到心灵的启迪。让学生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志存高远,才可鹏程万里!
五、反复吟诵深化体验
古诗讲评仄压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吟诵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在人们了解诗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诵。反复吟诵,读出每句诗的跌宕起伏,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激荡的心潮,让你情不自禁的进入诗的意境。
如教学《枫桥夜泊》,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后,就强化朗读,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真切感受:鹊鸣报喜,乌啼传忧;漫天飞霜伴着冷清和孤单;寒山寺,寺名如游子心肠——寂寞凄凉;夜半钟声,幽幽长鸣,更撩拨得游子愁绪万千,难以入眠。读着想着,一幅带着淡淡哀愁的江南水乡秋夜图仿佛就在眼前,低沉缓慢的声调传递着客居他乡的游子满怀的相思愁绪,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情,给人以凄美的遐思。这种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繁冗、机械的讲解分析所不能达到的。
引导学生入诗境,会诗意,感诗情,悟诗思,从而获得情感的陶冶、理智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当大有裨益。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528.html
-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论文_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详细阅读
四年级是习作入手阶段,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并延伸到课文中。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联系,因需而写,形式灵活。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
-
【《小稻秧脱险记》课本剧】《小稻秧脱险记》词语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拿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随手翻看,不经意间翻到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词语教学实录片段,于永正老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表演课本片段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我在词语教学时的通常做法是让学生先初读识记字词,再反复诵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当学生仍然不能准确理解词义时,就引导学...
-
[《诚实的孩子》读后感]《诚实的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详细阅读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来主动认错的事。这...
-
课文《捞铁牛》_《捞铁牛》一课几个环节反思详细阅读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如果有一件物品掉进河里,你怎样捞上来?(生答) 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进河里,怎样打捞?可以联系课外知识谈。(生谈) 师: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们都能打捞上来。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想打捞一件又重又大的物体十分不容...
-
课外作业的重要性_来自课外作业的收获详细阅读
一、变“老师要我做”为“我要做”。 以前我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总是使用一种命令式的措辞,如“抄写第21课生字两遍。”可总是有一部分同学作业交不上来。针对这一情况,我改变了布置作业的形式:“今天,我要抄词语( )遍。今天我要预习课文( ),读了( )遍,认识了( )这几个字,懂得...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详细阅读
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但创新不是无水之源,创造不是无根之木,它应有一定的基础。比如《纸奶奶的生日》一课中,了解纸的特点、作用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就设计了“实践体验闯关感悟”的教学环节。为学生们准备了填充纸的特点、作用的学习卡。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
-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老师有哪些做法】提高课堂效率的点滴做法详细阅读
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呢?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我的答案是: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并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而言,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从而产生一种努力学好的愿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学生的理由...
-
【如何理解评价《游园不值》】如何突破《游园不值》的重难点详细阅读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
【今天是我们】“明天轮到你读日记”详细阅读
现在每天学生都会问我,而且是迫不及待问我这个问题,每天布置好了作业,那一刻,特别的安静,他们都期待,明天谁会读自己的日记呢?没有轮到读日记的学生哀声叹气,向明天读日记的学生投出羡慕的目光,而轮到读日记的学生回家读了再读,那阵势象是明天举行朗诵比赛似的。 这就是我们最近流行的“读日记热”。 我们班...
-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详细阅读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