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_鼓励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7-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树立自信,对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融洽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好学生。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而我觉得教育却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不仅要洒向每一个孩子,更要洒向那些特别的孩子。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可见,教师的爱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记得美国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曾说过:“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一书中也指出:“表扬和鼓励能够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受,会设法以同样的良好行为再得到表扬和鼓励,成为良好行为产生的力……”现在我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特别的孩子会得到特批的作业,特批的作业让孩子享受幸福,使其在激励中前进。
  上课铃响了,我夹着同学们的听写卷子走进教室,我习惯地把教室扫了一下,然后举起一大叠作业本微笑着说:“今天听写许多同学都全对,老师非常高兴,其中有一个同学做得特别好,特别令我满意,他是谁呢?”孩子们都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亲切地说:“他是×××。”孩子们都很惊讶。我连忙打开他的作业本,一页清晰、端正的字展现在学生面前,上面还加了我写的“好”。还盖了一张可爱的笑脸。我拍手表扬了他,教室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微笑着看了他一眼,他高兴得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的他是多么快乐啊。要知道,默词语是他以前最头痛的事了,每次听写总要错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这次能全写对,不知背后花了多少心血,回想起来,一件件事又在我脑海中重现。他写字作业邋邋遢遢,作业中错误连篇,听写词语更是一塌糊涂。但我发现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每次课下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讲题,他都很快就能听会,一次,我上课正在讲题,孩子们的睁大了眼睛认真的听,他却偷偷的将书翻到了后边的很多页,我当时生气级了,大声的说:“如果你自己看书可以学会就不用到学校来了,老师这么多课,下课也不休息给你补课,你上课不听,你这是心疼老师的表现吗?”。他当时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低着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老是悄悄地翻着听写成绩单,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正在他的心中悄悄地燃起,也总能看见他趴在桌子上笔划着,回家作业做完之后,还知道默词语了,从他奶奶的口中我还知道,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每天都要求爸爸听写词语;……猛然间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含义……这次的听写好沉啊,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去写的,面对这份高质量的答卷,我懂得了珍惜,于是我在听写卷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一个“好”,还盖了一张可爱的笑脸。这次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鞭策
  就这样,作业成了我和孩子们沟通的一个无语的桥梁,特批作业越来越多,作业本上又多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一颗颗鲜红的五角星;一只只翘得老高的大拇指;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聪明的机器猫;一句句我与学生的悄悄话,每每看到这些,感觉总是甜甜的!
  一次成功的体验,或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这就需要我们付出特别的爱——不要吝啬对后进生的赏识。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的确,只要是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特别是孩子更希望得到赏识,而后进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得好”的道理一样,经常得到教师特批作业的学生,能从批语中感受到教师真诚而独特的爱,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动力,促使成绩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渴求上进的心;相信他们都渴望被赏识,被重视,被关怀。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赏识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快乐的事。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赞赏与鼓励,多给孩子的心灵一些爱的阳光,那么孩子才会更喜欢,才会感觉到温暖,教师也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为师的乐趣。让我们敞开心灵,感受孩子的可爱之处;睁大眼睛,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吧!你会发现我们的快乐来自学生的快乐!快乐其实就在自己手中。每个孩子都有被赏识的欲望,他们都是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只是可能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一些,弱一些,而我们教师,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尊重、信任、理解和关怀,千万不可轻易放弃。我们要抓住他们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用我们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稚嫩的童心,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9082.html

  •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读的没有一点感情可言,我想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尝试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后,他内容新颖、全面、特别是利用儿歌教学,琅琅上口,孩子们很感兴趣,但在识字教学中,我觉得它存在一些难度:新课程的识字教学又从一道难的顺序出现,第二课就出现了“红、花、我、起”等比较难写的字,孩子们学起来比较困难,一节课也就学习一个生字,有的还学不会笔顺。重要的是影响了教学进度...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文言文字词如何落实_文言文应重视落实字词的教学

    从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来看,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体会,笔者认为教学文言文应该重视落实字词的学习,具体而言: 1、要能准确的指出、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被贬官,降职远调 惩山北至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2、要能准确的指出、解释句子中的通...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爬天都峰》教后反思_《爬天都峰》教学案例及反思

    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总是充满亲和力,他们总想投入其怀抱,去感受它的神奇力量。 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编导演是什么意思]编、导、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并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行为。”那么综合性学习除了考虑学习内容本身,其实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的...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孩子爱提问_让孩子品尝提问的喜悦

    教学片断:  这是一堂语文复习课。我在黑板上写了第三单元生字组成的一些新词。突然,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轻声地告诉我:“老师,您有个字写错了。”我忙问:“是哪个字啊?”“失去的失字。”我回过头看了看,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她鼓起勇气说:“老师,失字最后一笔是捺,老师您写的像点...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对古诗文教学的建议_对古诗文中字词教学的一点认识

    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最大障碍是字词句的理解。过去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串讲,然后对重点字词进行强调,再让学生复习巩固,以之积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试着让学生先独立译释原文,然后由教师统一纠正,其实,这只是串讲另一种形式,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原文之后,老师再阐释或参阅...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让学生在综合活动课中展示

    教师怎样“主导”,学生怎样“主体”,学生的地位到底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如何实施,课程以及课堂上学生怎样参与,都是语文教改的热门话题。很多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执教者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完全是学生的天地,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我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 在综...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 【观看优质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优质课几大通病

    很多课,都有这种倾向。文本研究不透,教案设计不精,其实,都是学力不济惹的祸。  二、照本宣科,缺乏创见。   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上一现象的继续,但比上一现象更为普遍,注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所以,往往...

    发布于:2025-07-3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