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反思]《尊严》教学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平常的一天依然平常,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走进了教室。
在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导入新课并板书了课题,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尊严》,是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的打动了,快下课的时候,我习惯性的问了一句:“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说完,环顾四周,没有学生举手,我又问了一遍:“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我看见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赶紧让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惟恐晚一点他会把问题给忘了。我面带微笑说:“晨晨,有什么问题?说吧。”
“老师,尊严是什么?我不懂。”
“什么,我讲了一节课了,现在你问尊严是什么?上课没听讲啊?”我想。
其他的同学也向他投去了异样的眼光,好象在看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有的甚至还轻声指责着。
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并让他接着说。
“老师,哈默有尊严吗?”
“当然!”我坚定的说。
“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不吃饭就是有尊严?”学生将了我一军。
我解释到:“哈默不想白吃别人的饭,要通过劳动换来这一顿饭。所以,我们说他是有尊严的。”
“哦”他若有所悟的样子,“我要是杰克逊就不让他干活,看他怎么办!”学生大笑,我也笑了,但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大概是看我笑了的原因吧,他更加大胆了:“尊严,尊严能当饭吃吗?”
“嘿,还来劲了!”我的语气有些严厉。
他并没有让步的意思,我做出了个继续的手势。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人恶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饭,我也看见过有的小孩或者老人为了能生存对那些有钱人低头哈腰,就是为了能活下去!说实话,我并没有对不吃饭的人产生太多的敬佩,不吃饭就有尊严,吃了饭的人就没尊严了吗?他们换来尊严的代价是什么?是饿死!”
“老师,我通过看电视也知道一件事。就是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大学生,向韩国老板下跪。因为那个韩国老板不给他工钱。为了尊严,不要钱可以。但是他出来打工肯定急需用钱,可能这还是救命的钱,如果拿不到,那后果……”班里的一个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虽然我很佩服哈默的做法,但是我认为现在不能把尊严看的太重,最重要的是生存,有时候就需要你委曲求全的生存。你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挽回丢失的尊严。”一个女生小心翼翼的说。
“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没有尊严的活着,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终于出来一个对立的观点,还有好多学生附和着。
……
此刻,班里已经开起了没有组织的自由辩论会,学生不由的形成了两个团体,个个瞪着大眼睛,好象真理就在自己的手中。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震惊。是啊,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把拍马溜须,曲意逢迎当作“把根留住”的法宝,但是不是要生存就必须以丢失尊严、降低人格、压抑个性为代价呢?听了学生的这些话我仿佛懂得了什么,我不愿为活着而活着,但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想起一句歌词:“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个更重要?”举目四望:一群群民工被厂方苛扣工资,食不裹腹;深圳的一群打工仔为了讨要工资纷纷跪倒在老板的脚下……当所有的人都在寻找那个不跪的人时,我却沉痛的将眼光放到了下跪的人身上,难道他们不懂得人的尊严吗?还是没有找到比不下跪更好的方法?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辛酸无奈猝不及防,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学生是最贫穷的富翁,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也许他们在“童言无忌”的率真中一语道破了天机,也许在“乳臭未干”的稚气中,还看不清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也许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还不能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但我相信,学生会随着不断的接触社会生活而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我们没有限制学生思维的权利,我们也限制不了。这些孩子很明显接受了当代社会的各种信息舆论导向的熏陶。很多人都说,现代人现实了,现代人精明了。社会进步的大方向永远是好的。可是,精神领域呢,很多人又说,现在社会的精神世界是空白的,是匮乏的。特别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吃喈来之食,曾经是多少人佩服的骨气,而现在竟成为了更多人嘲笑的对象。作为我个人来讲,是很为此痛心的。我们的孩子比之我们儿时真的是聪明的多,可是也现实的多。可是他们也毕竟是孩子,是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的孩子,我总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在我们的校园保持一块净土。我为他们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骄傲!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态度,我对此感到自豪和欣慰。不管他们辩论的结果如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生命、会对尊严、会对人生产生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下课了,我带着几分思索走出教室,我听到身后有学生追来……
注:本文已在《教师之友》杂志二○○四年第四期发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269.html
-
[《广玉兰》的作者]《广玉兰》反思详细阅读
《广玉兰》一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状物,原因是因为她感到了物的“美”,而借助于文字将这种美传递给读者。广玉兰,同样是因为它的美丽、高雅打动了作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住“美”展开。因此,我对教材的上述处理只对了一部分。但是,事物的美丽是多种层面上的,有外型上的、色彩上的,更有一种事物潜藏在内...
-
《写一个熟悉的人》教案_《写一个熟悉的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本课时是一堂网络教学实验课。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快乐作文网站组织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三次引导学生点击网站专栏——“优秀作文”“作文教学”“佳作欣赏”,每一次的网络利用都有不同价值。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思...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
阅读教学教学反思|“阅读教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
【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详细阅读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没有情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由于我感冒,声音嘶哑,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学生的兴致也不高,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注重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语言...
-
[合作要有实际内容]合作要有实效——《世纪宝鼎》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通过《世纪宝鼎》的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题质疑,提出:世纪宝鼎的“鼎”是什么,世纪宝鼎的样子又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在反馈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课后反思,我并没有真正弄懂“小组合作”的目的。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
-
[赏析古诗句子的三步走]学习古诗三步走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诗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较快地学习古诗,体会出诗中的美呢? 第一步、解诗题,知背景。 所谓“解诗题,知背景”,就是初学一首古诗,首先须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
-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后记详细阅读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
-
语文快餐杂志|语文快餐——自主的体现详细阅读
时下,教学改革中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接着也便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语文课没法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我对此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某些教师于当今形势的无奈,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其实,今天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后记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详细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