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进课堂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读的重要的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从培育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问号”步入语文殿堂。

一、心中有“问”

  小孩子原本是满带着疑问降世的。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问。是随后成人过多的告知、规范和干预,消蚀了他们好奇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语文教育,有义务,也理所当然地要从唤醒孩子心中的“问号”做起。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开始质疑囿于习惯,或因为不会提问,或因为害怕提不好问题而不敢提问。此时我们老师就要想一些办法。比如制作一张表,用这张表来记录学生提问的次数,把它粘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每周花一节课总结一周的记录,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比一比谁爱动脑筋,比一比谁有独到的看法。对于爱动脑筋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发放一些小奖品。常常表扬爱质疑的学生,重在鼓励他们敢质疑的勇气,对于问题的质量姑且不去权衡。这样,班上就会慢慢地形成一股敢于质疑好风气。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质疑气氛。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提出自己独到的问题是自由而又安全的。尽量减少对学生质疑和思维的限制,给予足够的时间,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不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敢于接连不断地质疑。

  再次,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自我设问挑疑,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而有的学生实在因为生性内向,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发问,有的则因课内时间紧,没有机会发问。针对这些问题,可在班上设立“金问号信箱”,让学生随时用信件的方式发问。

二、善于发“问”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七问法”。一是抓住课题发问。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是按照课题来展开情节、叙述情节的。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学生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为什么要借尾巴?怎样去借尾巴?借到没有?二是抓住中心句发问。如《难忘的一课》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三是抓住结尾处发问。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结尾定到:“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只是忘不了那一天吗?还忘不了什么?课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四是抓住异常发问。如《丰碑》第七自然段,在学生了解段落主要内容后,就有一生抓住异常点“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安详”进行质疑:冻僵肯定是很痛苦的,可这位老战士为什么神态还那么安详?五是抓住精彩处发问。如《西鲨渔人》第四自然段中,写人鲨相斗的惊险场面时,可质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鲨渔人是机智剽悍的?六是抓住标点处发问。如《我的“自白书”》的“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为什么“人”字后面用逗号?七是抓住好奇点发问。如《夜莺的歌声》中,当德国军官问小孩村子里还有没有人时,小孩为什么说“……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野兽”在这里是指什么?这样引导,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对重难点问题的质疑,并以这些疑促读,学生在“愤”、“悱”状态下学习,学习的兴趣高,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学会释疑

  常言道,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而解决问题则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
1、在反复诵读中自然释疑。比较浅显的问题,怎样释疑呢?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如,在《称象》一课中,学生提出其中的这样的几个问题:这头象是谁送给他的?是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什么会想到用船称象这一办法?前两个问题读书后就能解答,而后一个问题则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诱导了。

2、在集体讨论中相互释疑。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有思考梯度的问题,应该通过组织讲座交流解决。如《赤壁之战》,对于曹操采用“铁索船”这一决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让人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曹操真的很笨吗?他可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啊!”这时,老师稍作点拨,就有学生认为“曹操并不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利大于弊”的观点。经过讨论,还提出理由有三:(1)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船不连起来,士兵会晕船,不能顺利渡过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少;(3)铁索连船还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一番讨论,全班同学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样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34.html

  • 【美丽的第一场雪作文】失败也美丽-—《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这是峻青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皆美的文章,能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在朗读当中感悟美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全校教师听课时,我选择了讲授这一课。说实话,我是在听了乳山口一位老师讲这一课后讲授的,听课时感觉那位教师讲得不错,心头一阵窃喜,回来后便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概否定,而将这位老师的教案全盘复制。于...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爱的教育开始经过结果】爱的教育从哪儿开始

    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生:要爱自己。 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今天老师让她做班长|老师,请做我们的班长

    每接到一个新班,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便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从中也可提一些对老师的要求目的是更快的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希望借词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几年来,尖刀的每份自我介绍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烁烁自己以往的学习情况 相隔特点、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困惑等 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如:“我的阅读能力差,恳...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冬瓜没细毛,茄子没长刺

    第八单元有一篇主体课文是《燕子妈妈笑了》,讲的是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之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为了让孩子们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多看,多想,多说。我打算以实物导入新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除了在黑板上板画菜园、贴字卡外,我还去菜市场购买实物。我找了几天都没找到柄上长剌的茄子,而...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一个好素材,只有通过具体语言表达,并通过反复的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自能作文”的一项有效措施。   但学生多有等待老师认定或修改的依赖心理。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不急于为他们修改,而应将主要错误和不妥之处,通过口头提示或...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孩子_孩子,我该给你一个怎样的课堂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詹天佑》中心思想】《詹天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10册讲读课文《詹天佑》时,我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将“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这样才有效果_这样的写比较有效果--《孔子游春》读后感

    在看《孔子游春》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想:这篇文章我想让学生学到些什么?   《孔子游春》这篇文章寓意特别深刻,孔子这位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带着他的弟子去游春,当他看到司空见惯的水却说勒一段以为深长的话,意在教育自己的弟子也能象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文章人文性的内容学生很容易...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_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心灵独语》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 溯本求源怎么读_溯本求源,读中学写

    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总感觉学生的作文无论语言表达,还是立意,往往显得单一、重复、雷同,缺少变化,缺少新意,让人读来感到平淡、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缺少丰富的、活化的语言积累;二是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观察、思维、表达方法。记得一位语文专家曾说过作文指导不应只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

    发布于:2025-07-2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