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多变的世界网络图]大班系列主题:多变的世界

幼儿园活动设计 2024-04-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幼儿园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春天,我班的自然角里一片盎然,孩子们对自然角中的动物、植物、种子发芽变化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有不少幼儿挤在一起观察,并争论着它们的变化情况。于是,我们就在班上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发动师生共同收集事物变化的材料,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二、过程实录:  活动一:找变化  活动目标:  1、懂得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2、对大千世界的变化产生好奇心理。  活动准备:  1、人成长变化的照片。  2、动物:①(小鸡-母鸡-鸡蛋)渐变图②青蛙成长过程渐变图  3、植物:①(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渐变图 ②(树木发芽-长叶-枯黄飘落)渐变图  4、气象表(晴天、阴天、雨天),(昼夜)变化图  5、四季特征变化图  6、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幼儿各自根据收集的材料,大胆介绍事物的变化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东西在变化?它们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和小朋友不一样的发现告诉大家。然后教师有目的地利用实物投影和幼儿一起归纳出人的变化规律,(从婴幼儿→少儿→中青年→老年)以及动物、植物、气象、白天黑夜、四季等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变化过程。   2、懂得世上的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提问:"在我们周围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发生变化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扩展讲述。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懂得世上的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世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目的是引起幼儿争论。在讨论世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时,幼儿的争论相当激烈,有的幼儿说电视机是不变的,有的幼儿说电视机时间长了会变旧的。这时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争议,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一些变化比较慢的事物容易发生混淆,如房屋、电视机等,争议比较激烈。当幼儿争论不休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对比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幼儿达成共识--原来世上的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不过有的变得快,很容易发现,有的变得慢,不容易发现。为了让幼儿了解事物变化与人们的关系,我有意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家住的高楼是怎么变来的呢?"于是就自然地导入了第二个活动。  [本活动,幼儿好象在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会,幼儿完全以主人翁的学习态度参与本次活动,并通过自身探索,寻找事物变化的过程,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议的基础上得到了--世上万物都在发展变化的结论。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通过多种途径来发现自然界中很多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二:谁能变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是最聪明、最能干的,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  2、发展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录像片:人能使泥土→砖坯→烧窑成砖→建成高楼  活动过程:  1、初步体验到人是很聪明很能干的。提问:"高楼到底是怎么变来的呢?"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片,看完后引导幼儿展开讨论:"高楼到底是怎么变来的?""是谁使泥土变成了砖,砖又变成了高楼呢?"幼儿充分回答。通过观看录像片、讨论等形式,使幼儿知道人能使泥土变成砖坯,把砖坯烧成砖,工人叔叔用砖建成高楼。从而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是很聪明很能干的。   2、进一步体验人是最聪明最能干的,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通过提问:"人还会使哪些事物发生变化呢?" 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里教师给幼儿留有极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幼儿的思考出现间断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加以思考。如有的幼儿说:"人可以使布变成衣服、毛巾。人可以使面粉变成馒头、面包"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人的聪明与能干。并懂得人还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我以提问激发孩子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你能使事物发生变化吗?"这时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大有动手操作的愿望。于是又自然地导入了第三个操作活动。  [本活动借助录像片,人能使泥土变成砖坯,烧成砖,最后用砖建成高楼,通过观看录像片,提问等形式激起幼儿展开热烈的讨论。整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幼儿的口语、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知道了人既聪明又能干,还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  活动三: 我会变  活动目标:  1、会用做、折、剪、捏、画、吹、印、染等方法表现事物的变化。  2、具有探索事物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手帕、白纸、彩笔、各色蜡光纸、剪刀、橡皮泥、泥工板、气球、颜色水、积木、盐、糖、冷开水、绉纹纸、牛皮筋、各种废旧的盒子、矿泉水瓶、 泡沫、颜料、卡纸、固体胶、双面胶、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活动。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探索的兴趣。"老师知道小朋友很聪明,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们会把这些材料发生变化吗?"老师鼓励幼儿根据现有的材料大胆操作,运用做、折、剪、捏、画、吹、印、染等方法使物体发生变化。幼儿可以自选材料,自由结伴进行操作,使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为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我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变好一样后,还可用其它材料再去变一变,看谁变的东西多。如有的幼儿把红色的水和黄色的水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的水后,又把废旧的泡沫变成了飞机、轮船等。而教师的作用是主要帮助和指导在技能方面遇到困难无法继续的幼儿。比如:有几个孩子想把几个矿泉水瓶连起来变成一列小火车,可用橡皮泥粘不住,于是我就想办法帮他们在瓶的底部开了个小口,把瓶头塞进去,这样一个接一个,一列小火车就成了。   2、讲述自己的操作变化。教师通过提问:"谁愿意把你的变化介绍给大家"以激发幼儿上台讲述的兴趣。通过讲述活动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变化会产生更深的好奇心。同时也激起幼儿想展示作品的愿望。  3、展示幼儿作品。设立"我会变"作品展览角,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愤中结束本次活动。  [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索的过程,这是一次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的活动。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深受每个孩子的喜欢,因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相当高。在操作时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间,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最后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变化并展示幼儿作品,使幼儿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增添了几份自信。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本次活动。]三、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是有孩子们的兴趣引发的。整个系列活动,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争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懂得了世上的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知道人是最聪明、最能干的,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变化。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与操作活动,思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当幼儿看到自己的操作成果时,更体验到自己也是个很聪明、很能干的人。这对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也许将来的世界,会被他们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oueryuanhuodongsheji/14045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