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有|浅谈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心理健康 2023-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待人接物、处世办事的过程表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能正确反映事物,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兴趣广泛,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有追求的决心和勇气;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积极,且能恰当地表达,有健康的情感生活;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等。那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初一年级397名同学作了一次心理素质情况调查,主要从注意、想象、情绪、意志、心境、心态、能力、兴趣、态度、观念等方面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              焦虑倾向:

(1)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感到不快或每次希望能顺利通过者有3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8.4%。

(2)    受到别人批评时,心里总觉得不安者有19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1%。

(3)    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者有2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8.9%。

(4)    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总是怕读错者有16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2.5%。

    (5)当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者有2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1.2%。

2、              自卑倾向:

(1)碰到为难之事,总后悔那时不做就好者有1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

(2)当学习成绩不好时,总认为自己不用功的缘故者有1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2%。

(3)在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只要一出错就特别留神者有15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7%。

(4)受到批评后,总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3、过敏倾向:

(1)碰到不顺利的事时,心理总觉得很烦躁者有25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4.9%。

(2)心理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心理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者有1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9.7%。

(4)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总担心会把东西弄坏者有9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9%。

4、恐怖倾向:

(1)心理非常害怕黑暗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2)心理怕到很高的地方去或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或怕一个人在房里睡觉者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4%。

(3)自己心里觉得胆小者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1%。

5、冲动倾向:

(1)自己经常想大声叫喊者有11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9%。

(2)自己想过一个人到远方去者有14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5.7%。

(3)经常发怒者有1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

(4)有时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者有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9%。

一连串的具体数字,反映了在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欠佳。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那些呢?我们认为有来自许多发面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学生,正是“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呵护,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降低了孩子的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忽视孩子品行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同时也增加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反之,则易使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自身表率作用不力,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出言不逊,经常打骂孩子,动辄训斥,这些易使孩子产生易怒、焦虑、急躁、冷漠、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把学习当足苦差使。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因素: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信息交流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惟利是图及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呢?我们认为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学校在排除中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学校要努力帮助营造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一)、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目前上初中的学生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老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使他们懂得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教育孩子方法要正确,要多关心、关爱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多帮助他们自觉克服缺点和短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不要过大,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从物质环境来讲,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所以学校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物质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墙壁文化”,良好的校风、班风催人上进,使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适合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其中图书与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可与社区、德育基地联合,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例如,我校与派出所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的,使学生远离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学校还可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慎重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等。       

其次,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如:可以建立心理素质训练室、心理阅览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灵家园”网站,对心理困惑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其主要是对一些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健康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一)开设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自卑、过敏、恐怖、冲动等心理。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解脱困境?”、“如何从心理上战胜自卑、焦虑、恐怖?”,“如何努力学习,挑战未来?”等系列专题辅导。(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即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可以通过文体活动、郊游、社会实践等形式,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只要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合理有效的疏导方法,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调适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nlijiankang/129515.html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五

    ——谈话、对话、讲话、听话——班主任的“话疗”本事!05年2月24 阴我们做老师的面对学生犯错误怎么处理?是直接打骂?直接批评?还是置之不理?我觉得大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用“谈心”这一招!换个名词就是“谈话”!记得我们学校不论在高三、高二还是高一的各种班主任会议上,还是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领导都千...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阿q心态是好是坏】从阿Q心态说起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且去填词》的短文,借宋仁宗与柳永的故事,批评那些有专业特长和深厚造诣的人士,正在踔厉风发之际,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和外力,或被动加官,或主动谋官,更有些人手伸得很长,精力分散,以致放松和不注重向本专业领域巅峰进发的现象。我出于惋惜人才的浪费,顺便说了宋仁宗几句好话。我说宋仁宗看中...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四

    ——“十数之内,必伤其身”05年2月20 晴记得以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十个数字的对联形式的几句话来形容老师,我觉得用来形容班主任更合适!“一身平价布”:您敢说自己的穿着打扮不丢份,但您敢说自己的穿着都是名牌吗?我这个人以前是不太会打扮自己的,自从有了女朋友进而结婚后,我总算找着穿衣的感觉了!以前自己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考前综合症]考前综合症 家长考生共面对

    所谓考前综合症,可以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往往可以归纳为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 专家认为,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思考和调整。一方面要对考试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无论考试结果怎样,都不能一味地把它当作自己发展前途的显示屏,而只是...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解剖青少年的故事】解剖青少年10大心理问题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中学生克服交际羞怯八法

    今天,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愈来愈受到重视。但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校内外交际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羞怯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现在的交际,甚至会影响到今后寻找理想的职业。因此,克服差怯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克服羞怯心理呢?下面一些方法可供你选择。1、了解自己产生羞怯的原因了解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中学生产...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掉在地上的冰淇淋简笔画]掉在地上的冰淇淋

    正面的思考常会帮助你克服困难——爱丽丝.葛瑞特 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蛋卷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好不快活。忽然一个不小心,整个可口的冰淇淋掉到地上,散成一片。 男孩呆在那里不知所措,甚至也哭不出来,只是张大了眼睛看着一地的冰淇淋。 这时有个老太太走过来,对小男孩说:「好吧,既然你碰到这样坏的遭遇,脱...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心理】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强烈的渴望了解自己;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了解自我可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为自己的发展明确方向,因此说,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又是非常有必要的。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适合父母看的调节心态的书|父母调节心态 支持孩子迎考

    近年来大家都很关心考生的心态调适,其实考生家长有无良好心态,也是学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尊重”孩子则是父母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学生都具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用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教师不健康心态在教学的影响|教师:调出健康心态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