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变化】怎样看待青春期的两性交往

心理健康 2023-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断成熟,使得众多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两性面前显得困惑和手足无措。因此,对这些涉世未深的男女青少年给予异性交往的正确引导,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正确认识学生的异性交往

中学组织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第二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合席而餐,情境则大不相同:男生个个彬彬有礼,大有绅士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餐后地面保持得非常整洁。异性交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这种变化常常表现为开始在意自己在异性同学面前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为了女同学的微笑,男同学偶尔会忘情,当有男生在场时,女生会一反往日的表现,变得文静和温柔起来。研究发现,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生活交往的范围,增强与人沟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上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

教师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帮助中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的前提。我们知道,对于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自制力较强,能坦然面对和恰当处理两性关系。而只有同性朋友的学生,对异性缺乏了解,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容易形成社交障碍。

●异性交往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消除对异性的好奇和神秘感,甚至单一而热烈的向往。提高他们对性道德、性伦理的认识,建立起健康向上的异性友谊。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能激发和增强同学们的欢娱情绪,激励并强化良好行为,有助于学习进步,增强上进意识。有异性参加的集体活动往往使参加者心情舒畅,团体气氛活跃,效率也高。由于异性吸引的愿望得到满足,能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异性交往对他们学习、生活、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一切都归功于异性效应。异性交往正常化,还有益于彼此理解两性的差异,彼此的理解和接纳,这对于男女同学互相帮助是十分有利的;异性交往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就是还可以抑制某些同学不良行为习惯,克服消极的情绪,改善自身形象,培养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他们渴望异性的友谊,但往往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关系;如果两位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限而过早地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一旦出现早恋现象,就会整日沉湎于对爱情的幻想之中,影响自己的学业。既降低学习效率又影响自己对其他活动和交往的兴趣。对单一异性情感的过早、过多体验,往往会丧失与正常异性交往的许多有益的机会和经验,这不利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影响两性交往的原因

有一些学生(以女生居多),暗中思恋一些同学,虽无过多接触,内心却朝思幕想,表面上却作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这种现象是由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敏感性所造成的。青少年男女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关注,但表面上又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到周围人的非议,这种内心向往、外表抵触的矛盾心理影响异性正常交往,交往时容易紧张胆怯,情绪多变,长此以往,不但从异性交往中得不到什么有益的体验和收获,反而会产生自卑、孤僻、冷漠等消极情绪体验,并且会担心今后异性交往中的种种挫折与失败,产生心理负担,影响以后交往。

还有一些同学从内心深处就对异性没有好感,不愿意与异性交往。这种情况大多是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有的同学经历过父母感情破裂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或目睹过异性家长对同性家长的责骂;还有的同学(多为女性)亲身经历过异性给自己造成的创伤。这些现象容易使这些同学以偏概全,形成对所有异性的偏见,从此回避或拒绝与异性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这种异常心理对青春期学生身心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这是青春期的学生经常提出的疑问。有这样疑问的同学,往往是与异性交往多,与异性有纯真友谊的,可能听到周围个别同学议论,对其产生误解而要求澄清这个问题的。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只要做到仪态大方,感情自然,言谈举止适度,把握好双边关系的程度,保持真正的友谊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自己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好,仍然会有个别同学议论,教师要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现象。自古以来,“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做人不需要解释,只要自己心底坦荡,行为适当,误解会烟消云散。同时,建议教师在课内外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异性同学有交往的机会,正确理解异性学生交往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忌将不恰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正常的异性友谊或异性关系,并由此全盘否定学生的异性交往。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nlijiankang/129438.html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五

    ——谈话、对话、讲话、听话——班主任的“话疗”本事!05年2月24 阴我们做老师的面对学生犯错误怎么处理?是直接打骂?直接批评?还是置之不理?我觉得大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用“谈心”这一招!换个名词就是“谈话”!记得我们学校不论在高三、高二还是高一的各种班主任会议上,还是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领导都千...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阿q心态是好是坏】从阿Q心态说起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且去填词》的短文,借宋仁宗与柳永的故事,批评那些有专业特长和深厚造诣的人士,正在踔厉风发之际,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和外力,或被动加官,或主动谋官,更有些人手伸得很长,精力分散,以致放松和不注重向本专业领域巅峰进发的现象。我出于惋惜人才的浪费,顺便说了宋仁宗几句好话。我说宋仁宗看中...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四

    ——“十数之内,必伤其身”05年2月20 晴记得以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十个数字的对联形式的几句话来形容老师,我觉得用来形容班主任更合适!“一身平价布”:您敢说自己的穿着打扮不丢份,但您敢说自己的穿着都是名牌吗?我这个人以前是不太会打扮自己的,自从有了女朋友进而结婚后,我总算找着穿衣的感觉了!以前自己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考前综合症]考前综合症 家长考生共面对

    所谓考前综合症,可以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往往可以归纳为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 专家认为,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思考和调整。一方面要对考试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无论考试结果怎样,都不能一味地把它当作自己发展前途的显示屏,而只是...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解剖青少年的故事】解剖青少年10大心理问题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中学生克服交际羞怯八法

    今天,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愈来愈受到重视。但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校内外交际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羞怯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现在的交际,甚至会影响到今后寻找理想的职业。因此,克服差怯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克服羞怯心理呢?下面一些方法可供你选择。1、了解自己产生羞怯的原因了解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中学生产...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掉在地上的冰淇淋简笔画]掉在地上的冰淇淋

    正面的思考常会帮助你克服困难——爱丽丝.葛瑞特 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蛋卷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好不快活。忽然一个不小心,整个可口的冰淇淋掉到地上,散成一片。 男孩呆在那里不知所措,甚至也哭不出来,只是张大了眼睛看着一地的冰淇淋。 这时有个老太太走过来,对小男孩说:「好吧,既然你碰到这样坏的遭遇,脱...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心理】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强烈的渴望了解自己;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了解自我可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为自己的发展明确方向,因此说,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又是非常有必要的。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适合父母看的调节心态的书|父母调节心态 支持孩子迎考

    近年来大家都很关心考生的心态调适,其实考生家长有无良好心态,也是学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尊重”孩子则是父母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学生都具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用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教师不健康心态在教学的影响|教师:调出健康心态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