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3-08-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心理健康】

  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的活动。 ──雨果

    随着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学校生活中压力的增强和竞争的激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同学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影响同学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维护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面前尚无比较完善一致的说法,这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实际,归纳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要求,供同学对照参考:

⒈自知:自我意识正确

    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品质,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对自己的外貌、成绩、能力、兴趣、爱好、情绪、动机等有正确的分析,既能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既能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不足,做到自我悦纳;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了头脑,又不会因为批评、责备而烦恼,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丧失自我,也不孤芳自赏,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而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过低地估计别人,就会事事处处感到不顺心、不如意,常常为嫉妒而烦恼,造成心理的失衡。

⒉自理:认知功能正常

    知识贫乏,闭目塞听,就容易钻牛角尖,变得心胸狭窄;由于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往往偏激、片面,为一点小事心烦、生气,这就要求同学不断学习,提高认知水平;要具有正确的感知事情的能力和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记忆力;要知道,即使智力中下水平的同学,通过教育和训练、学习,一般也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要看到世界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主流,要准备失败、迎接困难,这样,当挫折到来时才会不怨天尤人、发牢骚,影响情绪;要学会看光明、看前途,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保持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理,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作为学生,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失常,就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⒊自制:行为规范恰当

    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个人服从集体、服务社会,能约束自己,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行为社会化、规范化;应该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和行为要与年龄协调一致,要符合社会环境规范和自己所充当的角色;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各不相同的,其对事物的感受、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行为方式等都有不同的特征,作为中学生如果还像儿童少年时那样,就与这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不协调了;对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适度反应,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学中各人的特点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不一样,但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如同学受到欺侮,采取正当自卫也是正常的,但不顾后果或出于刻骨仇恨的心理报复,就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行为恰当的人也是受欢迎的人,那种行为怪异、目中无人、哗众取宠、娇柔造作或冷漠无情的人,总是不受欢迎的;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能正确对待困难,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并有较强的耐力。

⒋自持:情感反应适度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应是情感丰富又能良好调适的人,要具有正常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做到当喜则喜,当悲则悲,情感适度、易控;在美感、道德感方面具有深刻性,主导心境应是乐观、向上、稳定、充满时代朝气的,而不是低下猥亵、沮丧悲观的,更不是反复无常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冷静分析,不感情用事,不随意大动肝火,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犯纪律,不为学习中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学会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持较长时间。

⒌自重:个性结构完整

    完整的个性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能力、谦虚开朗而又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诚实正直的作风、正确的动机、广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对生活、学习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鹜远,也不急功近利,心境总是处于满意、愉悦的状态之中;要能审时度势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做到能上能下,才能在各种场合都应付自如,轻松愉快地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作用。

⒍自尊:人际关系协调

    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分清主次,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能接纳别人,对别人既能观全面地评价,又不苛求不忽冷忽热,并且能体察他人的情感,热心情关注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正确处理好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团结意识较强,对人热情、诚恳,既不失原则,又有灵活性,既接受别人爱,又爱别人,心情愉快,对长辈尊重和关心,对同学同事热情友爱,对儿童和残疾人同情、尊重、爱护;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乐于与别人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从而减少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融洽、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要待人处世文明、大度、有教养,否则很难与人相处,性格孤僻、为人冷漠、行为粗鲁、自私自利都很难搞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不但影响学习、工作上的协作,还会影响人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舒畅,心理也就会处于健康状态之中。

⒎自强:意志品质健全

    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特别表现在行动的自觉性、自制性和耐挫能力上,坚强健全的意志应具有以下特征:⑴自觉性,即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⑵果断性,即对事物能适时做出决定;⑶顽强性,即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事物,不受外界干扰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与此相反,如果行动盲目或犹豫不决,做事虎头蛇尾,则是意志不坚强或不健全。要坚信自己的存在,坚信自己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⒏自爱:精神生活丰富

    心理疲劳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休息可以是睡觉,也可以是参加文娱活动,而后者这种积极的休息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发挥才能,使人感到精神充实,心情愉快,多参加文体活动,可以让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心情得到缓解。丰富的精神生活能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烦恼时听上几首轻音乐可以冲淡烦恼;悲伤时听一段相声会使之烟消云散;情绪低落时看英雄史诗书刊、电影电视会使你精神大振;必要时开个善意友好的玩笑,可以调节、活跃气氛,有节制的、适度的幽默可以消除烦恼,令人心情愉快。集体活动给人创造了融洽、亲切的气氛,给人以温暖,以精神力量,可以使人开朗、活泼,有益心理健康的发展。总之,精神生活丰富了,人的精神就有了寄托,有利于心理健康。

⒐自立:社会适应良好

    中学生应逐步接受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课程的要求;要把自己的志趣、理想、前途与整个社会相联系,用社会要求来调节自己的生活目标,既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又能符合社会要求,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理想、目标、行动跟上时代步伐,这样才能发展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要善于适应外界环境,善于理解他人,主动与大多数人融洽关系。

⒑自觉:人生态度积极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心理健康的支柱。有了它,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悲观失望,都能看到前途和希望,不会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灰心丧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定的信念,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会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有过分失常的表现,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前进,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要对学习、社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并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行动中应体现出这种倾向: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作为负担,不害怕困难,努力争取优良成绩;信仰危机最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崩溃,没有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各方面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同学要自觉、主动地明确学习目的,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下面的几个定律对于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不无帮助,不妨试试:

    快乐定律,遇事要往好处想,比如不慎掉进了河沟里,你就可以想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论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快的时候产生的。

    价值定律,当你一旦拥有某种事物时,你就会发现这种事物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有价值。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费时有多少,你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确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却意味着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和生命。

    s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心理疾病,那么就要针对疾病及时采用心理疗法诊治。积极性的“自我暗示”(想象或自信一些特殊的情感或事实的存在,从而在行为的改变和主观经验方面产生一定的效应,引起心理、生理上某些相应的变化)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心理疗法,关键在于打掉自卑感,充满必胜的信心。当然,一个人的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并不一定从以上几个方面都表现出来,而往往是在一两个方面有所表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nlijiankang/129424.html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五

    ——谈话、对话、讲话、听话——班主任的“话疗”本事!05年2月24 阴我们做老师的面对学生犯错误怎么处理?是直接打骂?直接批评?还是置之不理?我觉得大部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用“谈心”这一招!换个名词就是“谈话”!记得我们学校不论在高三、高二还是高一的各种班主任会议上,还是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领导都千...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阿q心态是好是坏】从阿Q心态说起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且去填词》的短文,借宋仁宗与柳永的故事,批评那些有专业特长和深厚造诣的人士,正在踔厉风发之际,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和外力,或被动加官,或主动谋官,更有些人手伸得很长,精力分散,以致放松和不注重向本专业领域巅峰进发的现象。我出于惋惜人才的浪费,顺便说了宋仁宗几句好话。我说宋仁宗看中...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调侃班主任顺口溜_调侃班主任之四

    ——“十数之内,必伤其身”05年2月20 晴记得以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十个数字的对联形式的几句话来形容老师,我觉得用来形容班主任更合适!“一身平价布”:您敢说自己的穿着打扮不丢份,但您敢说自己的穿着都是名牌吗?我这个人以前是不太会打扮自己的,自从有了女朋友进而结婚后,我总算找着穿衣的感觉了!以前自己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考前综合症]考前综合症 家长考生共面对

    所谓考前综合症,可以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往往可以归纳为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 专家认为,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思考和调整。一方面要对考试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无论考试结果怎样,都不能一味地把它当作自己发展前途的显示屏,而只是...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解剖青少年的故事】解剖青少年10大心理问题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中学生克服交际羞怯八法

    今天,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愈来愈受到重视。但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校内外交际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羞怯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现在的交际,甚至会影响到今后寻找理想的职业。因此,克服差怯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克服羞怯心理呢?下面一些方法可供你选择。1、了解自己产生羞怯的原因了解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中学生产...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掉在地上的冰淇淋简笔画]掉在地上的冰淇淋

    正面的思考常会帮助你克服困难——爱丽丝.葛瑞特 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蛋卷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好不快活。忽然一个不小心,整个可口的冰淇淋掉到地上,散成一片。 男孩呆在那里不知所措,甚至也哭不出来,只是张大了眼睛看着一地的冰淇淋。 这时有个老太太走过来,对小男孩说:「好吧,既然你碰到这样坏的遭遇,脱...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心理】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强烈的渴望了解自己;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了解自我可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为自己的发展明确方向,因此说,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又是非常有必要的。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适合父母看的调节心态的书|父母调节心态 支持孩子迎考

    近年来大家都很关心考生的心态调适,其实考生家长有无良好心态,也是学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尊重”孩子则是父母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学生都具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用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 教师不健康心态在教学的影响|教师:调出健康心态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

    发布于:2023-08-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