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村寨教学反思|第二课欢乐的村寨(第二三课时)(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2023-06-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音乐教案】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第2、3课时)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情感目标: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侗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歌曲《迷人的火塘》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3—2—1—),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中的音调,但落音由la变化为do,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教学重点

  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

教学难点

  切分音的学习把握,复调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是切分音节奏和复调演唱教学,所以设计两个课时,而且两个难点分开教学,期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是“”的缩短,而“”与“”是同一种形式,而“”是“”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6.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7.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12

8.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9.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10.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11.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三、下课

教后记:合唱始终是难点,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二声部合唱的时候,学生还是很容易串调,特别是低声部,把握不住自己的旋律。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对老师的教学也是很大的难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lejiaoan/1277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