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大海睡了》]《大海睡了》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4-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课题:《大海睡了》
二、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三、目标预设
 1、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背、抱、里、月、她”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培养想象力,通过想象培养创造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感受大海的美丽,培养学习兴趣。
(2)根据识字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在学习中渗透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海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2)给学生以美的教育,使他们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能够自己去创造美。
四、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激发学生的相象能力。
五、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六、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音响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让图片成为学生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它可是我从遥远的青岛带来的哟!你们看:(出示大海螺实物 ) ,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知道它的家在哪儿吗? (指名说一说)(预设答案:它的名字叫海螺,它的家在大海。)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和大海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 大海睡了。( 指导读好“睡了”,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
3、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出示大海夜景画面欣赏)你从哪些地方知道是晚上的大海?(指名说一说)
4、是呀,在晚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睡觉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 再读题目。
  【联系生活,通过演示实物、欣赏画面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海的美。】123
    二、循序渐进,巧攻字词。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翻到112页。
2、把课文自己轻轻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特别要注意课文中的轻声音和后鼻音的读音。遇到不会读的拿出铅笔在书上打个问号。过会儿要认真听好别人是怎么读的。
[在让学生朗读前,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教给一定的自学方法,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出示幻灯片一:风儿  浪儿   星星   (带拼音的)
谁能把这三个词读一读?
教师指导预设:
a、“风、星”是后鼻音,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指导 ,可示范读。
b、仔细观察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答案:它们都是轻声音节  都是两个字的词。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写得大些。)
c、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几个字写得大一点吗?(这是因为呀,老师想告诉大家在读轻声音节词时,轻声音前面的那个字要读得又响又长,而那个轻声音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
d、听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e、谁能按老师讲的要求读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和总结读轻声音的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
出示幻灯片二: 不闹了 不笑了 轻轻的(带拼音的)
1、仔细观察这组词,说说和第一组词有什么不同?
2、虽然现在是三个字了,但我们读这些轻声音节的方法却不变,那就是(       ),请小朋友说说读轻声音节词的要点。
3、谁来试着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除此外,还要注意“深”的读音。
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三: 睡了  睡觉了 抱着  夜里  深夜里   背着 (带拼音的)
你能一口气把它们读准了吗?(指名学生读一读)
4、哎呀,拼音宝宝不见了, 你还能把它们读准确吗?出示幻灯片四。(去拼音的所有音节词)。(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赛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由于本课轻声音特别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生字、词。如果轻声音的朗读指导不好,会给全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带来困难。因此,这几个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达到读准轻声音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准一些翘舌音和鼻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多种方式,读悟课文。
过渡: 小朋友真厉害,去掉拼音也能读得这么好,真是了不起哟!下面老师,把这些词请回到课文里面,你能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也读好吗?请拿起课本,把课文自已大声地练读两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1、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句话?
2、谁来把第一句话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师生共同点评,教师相机指导。
理解:深夜的意思
3、谁来读第二句话。
理解:潮声  鼾声 
[这一教学环节是对前一环节的巩固与延伸。是对字、词朗读指导的回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好句子,理解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大海安静、柔和之美。]
4、齐读全文。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幻灯片四: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预设答案:大海很平静,很安静 不笑了。)
   1、请你边看图边想象大海安静的样子,读一读左边的句子。123
   2、深夜里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想想白天风儿和浪儿是怎么样的呢?
   3、出示:幻灯片五、六(白天的大海图片)。请小朋友说说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预设答案:白天的大海又笑又闹像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子。)
出示幻灯片七:大海睡觉了,她是怎么样睡的呀?
(预设答案: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1、她是指谁?
你睡觉的时候,有时谁抱着你?(预设答案:妈妈)所以,大海像一位慈祥的妈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个别读)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了?(预设答案:明月和星星倒映在水里,好像是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这样的景色美吗?谁能将这种美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个别读)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富有个性化地朗读。教学中,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阅读,在想象中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从而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再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表达、审美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过渡:是呀,大海实在是太可爱太美了,所以作者忍不住把大海当作人来写了哟!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
(2)、请个别学生读一读。师生共同点评。
(预设学生所用的朗读方式有:轻声读  大声读 看图读 配动作表演读  两个人合作读)。
[课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朗读,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多种形式的读,释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受喷涌而出,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自由诵读中飞扬。]
过渡:你喜欢这样的大海吗?让我们把全文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喜爱之情!(出示录像:大海夜晚美丽的景色,播放音乐:摇篮曲)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从而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寓教于乐,巩固生字。
出示幻灯片八:生字宝宝也和小朋友们一样特别喜欢大海,深夜里,生字宝宝和星星一起伏在大海的背上睡觉了呢!你能认出他们吗?
1、请个别学生读
2、小组读
3、开火车读
[用儿童化的语言,创设诗意般地情境,进行识字巩固训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观察对比,指导书写。
过渡:这篇课文要写的生字有五个,今天我们先来写写“背”和“月”。
出示:幻 灯片九
1、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老师范写。( 注意红色的笔画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书空。
4、学生在自练本上练写。
5、用投影仪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字。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字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运用展台展览写得认真的学生的字,树立认真写字的榜样。]
六、创新设计,拓展练习:
1、找一找大海的图片和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2、以《大海醒了》为题,发挥想象,画一画。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更多地了解大海,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大海醒了》,不仅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也为第二课时中,让学生模仿课文,创作诗歌《大海醒了》这一拓展练习,作了很好的学习铺垫。]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43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