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看的40分钟视频_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3-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农村阅读教学“课堂低效”现象透视  

同一本大纲,同一种教材,相同的作息时间,一样的学习内容,产生的却是较为悬殊的学习效果,这是语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城乡差别”现象。
对此,一些农村老师有自己的“苦衷”和见解:农村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学习条件差;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薄弱,不像城里学生,一对职工指导一个孩子……
其实,当你走进农村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学习条件,家庭教育,学生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但并不是教学落后的主要因素,“课堂低效”才是农村语文教学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造成“课堂低效”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不精心设计,上课难保证效率
1.平时教学仅用“一分力量备课”
当前,一部分农村语文老师平时备课工作过于简单,走向了公开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大凡公开课,兴师动众,一句过渡语都要前后斟酌,左右推敲,更有大小黑板,长短纸条,电教仪器堆满讲台。而在平时,备课多限于“读教参(教师教学用书)、写教案”两件事。读教参是为了照本宣科,写教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翻翻教参就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写”的现象。备课投入不足,上课必然效率低下。
阅读课的上课准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它至少要完成六个“准备”:第一是教学理念的准备;第二是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准备;第三是教学设计的准备;第四是教学用具的准备;第五是教案的准备;第六是学生预习的准备。学生预习,一般包括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等。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请教别人,或自制学具等。如学习《长城》一课,除让学生初读课文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从《中国地图》上找到“山海关”和“嘉峪关”两个地方,然后估量一下两地之间“ ”(长城图例)的长度,再运用数学中已经学过的比例尺知识,估算一下长城的实际长度。
2.公开教学偏重教具准备
下乡听课,很多语文老师为准备一节公开教学课颇费苦心,令人感动。但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收获与老师的劳动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老师课前过分看重教具准备,反倒忽视了教学设计。农村教学条件差,与课文配套的挂图、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十分缺乏。但在老师的观念中,公开课上没有几样教具,似乎不成其为公开课。于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绘制挂图,制作幻灯片,有时还要为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制作头饰和道具等等。堆砌的教具背后,往往是教学设计的不尽人意。一位老师执教《赤壁之战》一文,将课文第五自然段——“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写在胶纸上制成幻灯片,并让学生思考回答:信中关键词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如果你是黄盖,你该用什么语气对曹操说话?且不说这些问题是否恰当,单就为这一段话如此去“折腾”有些不值得,不如让学生或口头或书面把这段转述的内容直接改写成信,有称呼,有正文,有署名,再假想一个日期。不仅复习了信的书写,同时进行了转述改写的训练,并以学生说写代替老师讲解,一举多得。
一个精巧高明的设计,远胜过一堆价值不高的教具。特级教师杨明明执教《惊弓之鸟》一课,最后设计了一道讨论题——“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说是更羸,有的说是原先的猎人,有的说是大雁自己。大家各抒己见,辩论十分激烈。最后老师相机出示造句:“这只受伤的大雁,只要……就……”。杨老师将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个高明的讨论设计中,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受益匪浅。
同样是执教这一课,有一位教师课前颇费苦心地制作了一只纸雁,并别出心裁地在纸雁内事先装置了一些红墨水,课堂上边讲解边演示,最后洒下了“鲜血”。此举看似形象逼真,未想反倒转移了学生注意力,一部分学生在剩余的时间里努力猜测,那“血”是不是真血,老师是如何放在纸雁体内的。
二、平时教学节奏缓慢,公开教学过于匆忙
平时上课,很多教师节奏松散,进度缓慢,占用或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普遍:兼任班主任工作,常在语文课上安排班务,批评学生;“一分力量”备课的结果是花费较多的时间纠正前一课作业 ;课前不做准备,课堂上又疏于安排,过长的板书或习题在学生坐视中当堂书写,发放作业 本也让学生在等待中进行。这样,宝贵的课堂时间,往往从老师的指间悄悄滑过,真正有用的时间常常不足40分钟,有的相差甚远。难怪很多老师反映,教参中规定两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中就得三到四个课时,如不是利用班主任特权占用自习或其他“副科”时间补课,一学期很难完成一册书的教学任务。
公开课上,很多老师倒是频频看表,“惜时如金”: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往往不给学生练读或准备的时间,动笔“写”的训练也常常“因时间关系”从课堂上被挤兑出去。表面看,课堂容量大,节奏快,但实际上,匆忙紧张,有走过场之嫌,课堂效益照样不尽乐观。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广种薄收”
在反映农村教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远山远水》中,来自北京的支教青年杨新刚劝说贵州当地的小学校长将修建教室的拨款立即用于培训教师。他说:农村教师因条件所限,培训学习较少,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低下,是一种教育领域内的“广种薄收”现象。
杨新刚一语中的。走进如今农村语文课堂,很多中老年教师“大纲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讲得生动一些,学生还能听得一二,如果讲得乏味零碎,学生老盼着下课。如此教学,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不容乐观。
四、“教改”注重形式,忽视教学实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也悄然走进农村课堂,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的新的教学方式也在通过现代传媒和教学观摩活动为农村语文老师所见识和仿效。如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学汇报、小组讨论、课文表演等。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给单一传统的农村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目前在一些农村语文公开教学中,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往往被刻意安排,机械套用,只看形式,不计实效,表面新潮热闹,实则收获甚少。最突出的表现有:
1.形式化讨论。有的讨论题目简单,答案惟一,学生一读便知或稍加思考就能够解决,无须几人合组讨论,是一种无价值的讨论;有的讨论时间太短,前排学生刚转过去,还未来得及说上几句,老师就喊停,是一种闪电式讨论;有的讨论议题不明,学生凑到一起不知所云,但要给老师配合好,还得出声,于是或“四颗小脑袋凑在一起自言自语”,或嘴里胡乱念叨,眼神游历不定,是一种无奈的讨论。
2.零敲碎打式自学汇报。一篇(段)课文,交给学生自读,“你喜欢读哪一段(句)就读哪一段(句),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汇报:读你喜欢的一段(句)话,并汇报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前拉后,后扯前。一篇有顺序有情节有意境的课文被腰斩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语文课从一种琐碎走向另一种琐碎,即从老师碎讲走向学生碎说。
3.肤浅好笑的课堂表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本世界,并获得真切的体验。但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课堂也不是“外景地”,也缺少音乐的渲染。所以,小学教材中学生能够演出效果的课文并不多,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类似于《晏子使楚》这样的“室内剧”,学生可以“搭台唱戏”,一试身手。但在农村公开教学中,表演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不时见诸课堂。有的老师不看课文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也不顾及课文的表演难度,一味让学生表演,其结果往往是浪费了时间,收获了哗笑。有的课文虽适合学生表演,但学生连课文都未读熟,就被老师请上讲台,结果是表演生硬僵化,学生勉强支撑。
课前准备的草率,课堂节奏的松散,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改革”的浮华,共同“造就”着农村阅读教学的“课堂低效”。“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应当成为每一节阅读课后,老师留给自己的“课后思考题”,只有关注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效益,才能提高整个农村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30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