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奇观》板书设计|《镜泊湖奇观》第二课时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三、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四、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附板书:
传说
形成
事实
自然朴实
景色特点
14*镜泊湖奇观 绮丽多变
形成
吊水楼瀑布
特点
形成
地下森林
特点
《镜泊湖奇观》第二教时说课
蒋丽清
《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根据此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类型的特点,以及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需要,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让学生多读。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这节课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轻声读、有感情的读,来理解课文,如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形成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初步理解,并为作导游介绍打下基础。另外,还对描写精彩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在体会感情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让学生多说。说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从复习镜泊湖的形成开始,就让学生讲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和现实形成。并且,在教学描写镜泊湖景色特点的一段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说多练。在教学另外两段时,让学生投入到导游的角色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进行发挥性的介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迅速发展。
让学生多练。光读光说,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很难快速地发展语言,教师还有必要给学生以说话的句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一段时,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和两个语言训练的填空题,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镜泊湖景色的形象感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2838.html
-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1、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 j q x 的音,认清 j q x 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 开火车读 b p d g i。二、看情...
-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与反思_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一、 有关背景 《放小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上的课文。这一课叙述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色彩美丽,眼睛灵活,招人喜爱。我精心喂养,可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我很着急,怕有什么不测。当我听到小鸟的鸣叫,...
-
[《美丽的小路》教案]《美丽的小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巩固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正确书写“干”“净”。3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三种句式的语气,体会小动物面对小路“得”与“失”的不同心情,树立保护环境靠大家的观念...
-
【骑牛比赛的视频】《骑牛比赛》第二课时教案详细阅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骑牛比赛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
-
[笑声回来了百家号]笑声回来了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课是写家庭生活的一首儿歌,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下班回...
- 详细阅读
-
对韵歌教学设计一等奖_《对韵歌》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词语,认识6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3、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难...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和小池]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_四个太阳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师: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生:这四个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从什么地方落下去?生:这四个太阳会是什么颜色的?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测答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详细阅读
练习7 教学要求: 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