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公开课教案_《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后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学情分析:
这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收集能力不太强,仍需家长帮忙。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可做适当指导,如查找哪些课外书,如何上网搜索等等。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1个生字,会写“得、吧”等7个字。
2、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好对话语气,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好对话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四幅彩色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有句段的黑板。 
  4、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收集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儿歌,谈话揭题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儿歌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要下雨了?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6课: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在课文中找出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画上线多读几遍,读通句子,注意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主要写的动物是谁,打上着重号。123456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设计意图:有目的读书,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字“坡、割、闷、伸,”通过做动作理解“伸、割”,利用熟字认识“闷”:怎样记住“闷”?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学习生字“喊”:怎样记住“喊”?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它为什么要“大声喊”?(“大声喊”是因为小白兔觉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样 ——往日飞得高,今日却飞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说的话,要读出急切的、疑问的语气。板书:燕子低飞)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是啊,小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谁能读读小燕子说的话,然后告诉大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燕子说的话,以读促理解,特别注意读出“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句话的语气。板书:空气潮湿)  
  学习生词“潮湿”:“潮湿”是什么意思?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虫”,书空写;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自然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它相信吗?你从书上哪句话知道的?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师指导:小白兔将信将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自然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看到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白兔说了什么话?这些话该怎么读才好呢?“跑过去问”说明了什么?(小鱼的行为跟往日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缘由。重点指导朗读这句话,语速稍快些,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板书:小鱼出水)
  是啊,小鱼怎么有空出来呀?谁能读读小鱼说的话再告诉大家?(原来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指导读小鱼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亲切。)
  情境体验:学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鱼,潜游在水下,感到水里很闷——稍稍屏住呼吸,然后伸直身子,张口“透透气”。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雨前天气闷这一现象的感受。 
  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自然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课文下面几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123456
  3、放手学习七到九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已学习七至九自然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学习生字“消”:怎样记住“消”?可利用“梢”记住。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蚂蚁知道要下雨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生读蚂蚁说的话,“是”要重读,要读出句子肯定的语气。)
  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会向什么地方搬东西呢?(往高处搬,以避免雨水的冲击,板书:蚂蚁搬东西)。
  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重点指导读第8自然段,语速稍快,特别要读出小白兔急切的语气。
比较体会“大雨下起来了”和“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指名读。
  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子)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
  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师画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六、写字: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
虫:师范写;书空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强调竖写在竖中线上。
吧:师范写;生观察,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生练写,强调左右应紧凑。
伸、阵:方法同上。
  七、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释题激趣,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要下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题目是——(生说师板书,要用红笔板书。)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二、复习字词,指导写“闷、得、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收获不少。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看板书读生词:自读;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写字(有针对性指导,体会汉字结构之美,提高书写质量。)
闷:看到这个字,你想到哪个字(闪、间、闻)?师范写;生练写。
得:怎样记住这个字?师范写;引导生观察应注意什么,强调右边的写法;生练写。
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哪个字(眼、跟)?组词;师范写;生练写。123456
三、巩固课文内容,强化基础训练
生字词掌握得很好,课文理解的怎样呢?
1、指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此环节需要注意: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
生说师板书:燕子飞得低
      小鱼游到水面上
      蚂蚁往高处搬家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练习。师: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飞得低。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2、角色朗读,背诵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呢?对,就是文章读得遍数越多,意思越容易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文,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读文。重点指导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注意指导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强调“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着雨”(突出小鱼的关心)。(出示图)看图引读;试背;指名背;师引导齐背。
 句子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读读说说”:(提前板书)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让学生用“正……呢”进行扩展说话训练。
(此练习学生可能会模仿他人说句子,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说得与众不同的学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自由背诵,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指名试背;开展背诵竞赛。(背得好的发小奖品)
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积累了这么多。如果每篇课文都能坚持积累,你的语文一定能学得特别棒!
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么有趣的课文如果能分角色演一演,印象会更深。请四名同学分别当课文里的四种小动物,戴上头饰来表演,一名同学读旁白,其他同学当观众。
小结:多有趣啊!大家都想亲自演一演,课后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一起合作表演。
四、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平时都是从哪儿知道天气情况的?学了这课以后,我们知道可以从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天气情况。除去课文里这些,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报天气变化?(比如:蜻蜓低飞,水缸出汗,蝉不叫等) 
五、作业:
学做小小气象员:观察燕子,小鱼和蚂蚁如何预报下雨的。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此活动突出学科知识的融合性。) 
  板书设计: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教后感:123456
  《要下雨了》是一篇深受孩子们的科普童话故事,读来琅琅上口。课后练习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用‘——正————呢!’练习说句子。”因此,我根据课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重点:
一、突出重点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本课,我注意在讲读课文中进行重点字词句的训练。如结合语句理解词义,通过辨析比较理解句子,口头仿造句子等。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词有“闷”、“潮湿”、“连忙”、“挎起”等。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我觉得用换词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如: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换词法理解“连忙”,学生说出了 “赶快”“赶忙”“急忙”“赶紧”等连老师也没想到的词语,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连忙”在句中的意思。再比如通过辨析比较句子:“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是要下雨了”与“是要下雨了吗”, “大雨下起来了”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有什么不同,进行句子训练。在这节课中,我还抓住课后的句子练习,结合学文引导学生口头仿造句子,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我想,如果每篇课文我们都能抓住一个或几个训练点进行训练,相信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会很扎实。我还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直”“弯”“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读”助讲,进行阅读训练
  讲读课文不仅要加强词句的训练,还要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如“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和“小鱼为什么今天有空出来呀?”要读出问话的语气,是小白兔对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读 “要下雨了吗?”却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从中体会出小白兔对燕子说的话表示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家”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蚂蚁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诉的,而是蚂蚁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证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说的话没有错。朗读之后学生从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变化(怀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最后,学生戴着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总结全文。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引导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通过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123456
四、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一年级的课文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喜欢,也适合积累。而此时也正值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注重语言积累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学时,我针对课后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设计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的环节,也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但这种积累的习惯需要我们帮学生养成。
我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后回家了解跟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我在课堂上指导孩子们课后应如何去了解。第二天我一了解,孩子们收集的还真不少。像:蜻蜓低飞蛇过道、蚯蚓钻出土要下雨;麻雀早晨枝头叫表示天气晴朗;等等。
本来在第二课时最后设计了交流环节,但因时间控制不好,没能进行。
总之,自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但因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有限,没上出好的效果,今后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6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