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_将表演空间留给学生──《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中是要学生配合教师按既定的计划讲授课文,还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教师想方设法牵着学生引出教师头脑里早已想到了的结果,还是按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是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案例设计。上课伊始,我取出《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两张挂图,态度和蔼地说:“同学们,请你看看图上画的都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一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我继续引入:“谁能试着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讲讲呢?” 讲故事是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事,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来,积极性可高了。随着学生稚气的话语,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不但大大消除了学生们的紧张心理,也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和谐起来。
揭示课题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突出课题中的人物该怎么读?突出事情又该怎么读?” 学生通过读体会出“突出人物这样读‘小松鼠找花生’。” “突出事情这样读‘小松鼠找花生’。”虽然只是一个课题,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读题,读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自由读书过程中,为了突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读书的“实效性”,我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书。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兴趣,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走着的、有几人一起的,形式真不少,比平时的课堂还要大方。同学们没有一个人不读书,没有一个人不参与其中。这种形式的放手练读,完全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真正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自由主动地选择“读”的形式,而不是一味地服从老师的要求被动地“读”。
新课程标准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注重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在读中怎样读书,实际上是教师教会学生读书的过程。我觉得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读、思、悟、说。
分段朗读课文的同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看着那一个个皱起的小眉头,我知道这带着难度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这节课我问的最多就是这个问题,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跳动的,他们不会按照书上的顺序从头讲到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上。
学生们的回答证实他们是非常聪明的,有的说:“松鼠知道花生很好吃,是鼹鼠告诉他的,说明鼹鼠很爱帮助人,也能看出小松鼠非常好学。”有的说:“小松鼠年龄很小,不认识花生花。但他很爱学习虚心向鼹鼠请教。鼹鼠年龄比他大,学识很丰富,而且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人。”还有的说:“松鼠找了很久,连一个花生也没有看见。”也有的说:“小松鼠很伤心、很失望,盼了那么久连一个花生也没收到。”……
本来说出这些我已经很满意,可是始料不及的是一位同学说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不喜欢鼹鼠,因为他欺骗小松鼠,那根本就不是花生的花,所以到了秋天小松鼠收不到花生。我们不能像鼹鼠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霎时教室里传来小声议论的声音。怎么办?直截了当告诉他想的不对,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学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读懂课文。不能因为时间问题,马马虎虎,减少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训练过程,减少了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问题的过程。拿定主意,我马上说:“小组合作讨论,说说鼹鼠说‘这是花生的花’的话到底对不对?”带着问题,各小组展开深入讨论,又是读又是讲,最后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这是花生花的介绍,从而解除了对鼹鼠的误解。看到这位同学羞涩的笑容,我从心里为他高兴,因为,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认识到前后两个自然段的联系,读课文要注意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课文读懂。12
解决了这一意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说话练习,我请学生想象几个画面,如:小松鼠怎样找花生?(天天到地里去,坐那等啊,看啊,到地里找啊,找啊……)并从中变换角色体会小松鼠的心情,如: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伤心、失望的心情……)表演读出小松鼠失望同时感到奇怪:鼹鼠明明告诉秋天会结花生,为什么却一个也没有呢?理解并学着运用“自言自语”一词。采取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的形式指导。
此时,要帮助弄清楚为什么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聪明的学生都已经明白: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出示插图,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我们食用的部分也是长在泥土里:藕、土豆、山芋、萝卜、山药、荸荠等,它们不是果实,而是地下茎。
本节课下课前我布置了说话的话题:请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小松鼠,你想怎么说?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840.html
-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1、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 j q x 的音,认清 j q x 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 开火车读 b p d g i。二、看情...
-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与反思_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一、 有关背景 《放小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上的课文。这一课叙述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色彩美丽,眼睛灵活,招人喜爱。我精心喂养,可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我很着急,怕有什么不测。当我听到小鸟的鸣叫,...
-
[《美丽的小路》教案]《美丽的小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巩固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正确书写“干”“净”。3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三种句式的语气,体会小动物面对小路“得”与“失”的不同心情,树立保护环境靠大家的观念...
-
【骑牛比赛的视频】《骑牛比赛》第二课时教案详细阅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骑牛比赛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
-
[笑声回来了百家号]笑声回来了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课是写家庭生活的一首儿歌,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下班回...
- 详细阅读
-
对韵歌教学设计一等奖_《对韵歌》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词语,认识6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3、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难...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和小池]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_四个太阳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师: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生:这四个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从什么地方落下去?生:这四个太阳会是什么颜色的?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测答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详细阅读
练习7 教学要求: 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