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已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学习母语,不是靠传授,而是靠积累”已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重视语言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深厚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清风活水何处来”
1、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材料(汉字和词语),又包含大量的语言知识(字词句篇、修辞逻辑等)和语言范例(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当我们走进每篇课文时,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体现得相当明确。认真学好这些课文,可以为语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二册)一课:
⑴叠词: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长长的 嗡嗡地 轻轻地 慢慢地 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
⑵数量词:一条小路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⑶语气词:啊 呀 咦 哪 呢 吧
这样,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部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活词典”。
2、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积累的重要条件。《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些为语言积累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向他们推荐难度适宜、体裁多样、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外读物。如:学了《小小的船》(人教版一册)后,可向他们推荐儿歌:《月儿弯弯》、古诗:《古朗月行》,谜语、对子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3、日常生活是语言积累的仓库。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社会、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引导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多种表象。正如叶圣陶所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联系绚丽多彩的生活,学生的语言才富有鲜活的灵性。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精妙的广告词、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品深长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记录趣味性、鉴赏性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正大综艺等。学生在受到教育或享受娱乐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下好词佳句,这样积累语言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欣赏自然景物,体验风土人情,观察实验变化,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语言文字时,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活化用语言记录下的美的镜头和描绘出的生活情趣。
二、“海阔天空任自由”
1、夯实积累,理解是基础
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不少教师因为怕别人说是烦琐分析,就不敢涉猎,似乎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语言积累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也不利于灵活自如地运用。有位老师对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第九册)中“饱经风霜”一词是这样进行积累的: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了的话,请举手。
(学生地意识中,已积累了大量词的形象,作为教师,需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使形象再现,使记忆恢复)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生:额角布满皱纹。
生: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
生: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脸蜡黄蜡黄的,嘴唇干裂、露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
生:头发枯黄枯黄的。
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别的什么来?
生:这位车夫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生:他身体不好,体弱 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很累很累。
……
很显然,学生的语言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饱经风霜”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上就鲜活起来了,积累过程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操场上》(人教版第一册)中“跑”字时:⑴引导学生如何记“跑”;⑵联系偏旁“足字旁”,理解“跑”的意思。⑶随机出示生字:抱、泡、炮,联系偏旁识记,帮助理解积累生字。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积累,训练是关键
众所周知,若想保持语言积累的牢固性和再现的敏捷性,光靠感悟理解、交流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诵读。但在继承传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她的不足:“读书死,死读书”,不但浪费精力、学力,同时消极积累的语言也不利于内化运用。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传统语言与当代语言积累的契合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提供方法和保证,并引导有效积累。
⑴在诵读中积累。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如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包括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句和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鼓励学生抄录并诵读,在诵读时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到聚零为整、融会贯通。还可运用多种方式,如:复述、随堂竞背、将帅点兵、小组交流……使学生把陌生的语言变成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⑵在情境中积累。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法创设情境,使他们心情激动、心灵震憾,将对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填空:
春天到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出来了。冰雪消融,草长莺飞,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踏着明媚的春光,漫步于田间小道,看到眼前景象。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吟诗句___________;
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下诗句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景象;
如果你是农民,马上会想到诗句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学生,你会用_________的诗句来描绘眼前的景象。
在对学生的训练中,促进了对诗词的品味,活化语言积累。再看学生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精彩发言:
周总理是一位(高风亮节)的人,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当他逝世时,首都人民无不(悲痛万分),与他(依依惜别);他如青松一般(万古长青),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在创设语境、练习说话中积累语言就会落到实处。
3、激趣积累,活动是载体
语言积累不是学习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的行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累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载体。如开展“故事大王(讲故事)、新闻广角(每日介绍新闻)、优美词句袋(展评摘录的优美词句)、座右铭大观(名人名言或自写)、童话剧或课本剧、当“小导游”等。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按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学生手拿教棒,指着挂图,介绍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活动使学生渐渐地激发了积累的热情,培养了浓厚的积累兴趣。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言光积累而不能运用,其实是无用的消极语言。实现以读文会意的积累语言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家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份,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
在一次口语交际中,当谈到别人正在吵架,你如何去劝架时,一学生说:“不要吵架了!不要吵架了!吵架是不对的。”另一学生则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为小事斤斤计较,伤了和气呢?”结果是大家显而易见的。再如:春夏之交,草木茂盛,群芳争奇斗艳,大自然美不胜收。有位老师带领学生郊游,当学生置身大自然,便睹物生情。随情诵唱、赋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作业 中也涌现出一首首令老师拍案叫好的小诗。如写小草的:“草,春气芬芳满天飘。绿如碧,衬饰春光好。”“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正如郭沫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644.html
-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找规律》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
-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详细阅读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二. 教学目的: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三. 教学重点: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五,教...
-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详细阅读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本上。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2)...
-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一年级下册)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
-
甲减|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说课设计详细阅读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反思]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
-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_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情感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
-
【一年级10以内加法计算】一年级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经历回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验根据知识的类别既块状复习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20以内加法计算的整理与练习,能系统的了解计算的各种类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寻找算式间的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注重学生的起点。师:小朋友们,...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详细阅读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