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2-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认真观察一下,这三种车各有多少个座位?
2.提出问题
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依次呈现:
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自己是如何计算45+30的。
教师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把45分成40和5,40+30=70 70+5=75……
比较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共同概括算法:40+30=70 70+5=75
(评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3.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5+3=8 40+8=48
组织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先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班内交流后共同概括:5+3=8 40+8=48
4.组织比较
计算45+30和45+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评析: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算法的必要性,增强其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一般思路,最后通过对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有效建构。)
三、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
1.坐客车
小松鼠决定坐大客车,小白兔决定坐中巴车一起去果园,可司机叔叔说了只有算对车门上的算式才能上车,你能把他们送上车吗?12
课件呈现两辆车及车门上的两组算式
26+20 50+34
26+2 5+34
友情提示:先用算珠拨一拨,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才把两个小动物送上车。
2.猜站台
两个小动物的车停靠在两个公交站台,这两个站台是几号站台呢?答案就在站台上的算式里,你能算出来吗?
站台一 站台二
35+60 54+4
60+35 4+54
比较每个站台中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摘桃子
到了果园,两个小动物来到一棵桃树下,(课件出现桃树及一些有着算式的桃子),那些写着算式的桃子都已经熟了,两个小动物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摘的桃子多,你们敢吗?
让学生计算桃子上的算式:
59+20 43+6 6+31 70+18
34+50 28+30 3+62 40+47
学生计算好后,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你从树上摘下多少个桃子?还有多少个没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应用情境,而且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提出问题,“找站台” 中让学生通过计算看看发现什么,摘桃子后让学生思考提出什么问题等,不仅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计算热情,促进了他们计算策略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和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果园”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中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他们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班内算法多样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求“同”求“异”充分交流,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1154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