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总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会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例1加法中的部分                一、教学例1加法中的部分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请提出一些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老师写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 3、老师根据学生的竖式选择典型的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4、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观察例1的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能口算的写出得数,并交流自己是怎么口算的。 2、学生尝试开出竖式计算 通过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探索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的法则,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 1、请提出一些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问题和算式 3、选择典型的竖式进行全班交流。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3、交流自己的计算竖式,并讨论列竖式计算时的注意点        1、根据问题先列出算式。 2、尝试用竖式计算出过程 3、交流计算时的注意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减法的法则,会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归纳小结    三、归纳小结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a都要相同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b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 c、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d、得数的小数末尾部分有零  学生观察自己的计算的竖式进行理解        重点体会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四、练习                                    要注意化简四、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3、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完成练习八第二题用竖式计算。  4、练习八的第3题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再口答。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课堂作业  六、课堂作业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2题       12345678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的相互关系。) 3、通过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与难点:重: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引导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处理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回忆复习    二、  回忆复习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口答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2 1、出示例2 谈话:你能独立解决“一个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多少元”的问题吗?  追问: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了,怎么办?让学生说一说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 2、指导完成p49试一试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3、、小结: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了小数减法。(板书课题)比较一下,今天的小数减法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说想法。  讨论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  3、完成p49试一试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口答, 灵活地运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一方面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另一方面运用阶梯式发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小数减法,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题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巩固深化  1、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集体交流订正。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2、“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a 练习八的第六题,   b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c练习八的第十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及掌握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       四、课后延伸          五、布置作业   四、课后延伸练习八的思考题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五、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五题              12345678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综合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忆复习 二、回忆复习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口答 二、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提问:在这些口算中你们觉得那几题比较难?小结:这里出现了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整数的口算。口算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一旁列竖式帮助解决。 2、练习八的第8题提问: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校对答案独立完成,四人板演集体校对,并说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新课标第一网 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及掌握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c练习八的第十题: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 四、课后延伸五、布置作业 四、课后延伸练习八的思考题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五、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五题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3、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灵活性重点与难点: 重: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难: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12345678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引入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计算    二、   探究                                     二、探究(一)教学例3 1、出示例3  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读题: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比较这些算法,找哪种算法更简便些,说这样算的依据     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某些小数加法的计算简便。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学生的回答: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三、练习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道题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学生练习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计算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整数减法性质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             四、总结      五、作业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练习九第5题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12345678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学生通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学生通过对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的过程,培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难: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课前准备:计算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要计算较多或较大数时,可用计算器来代替人工计算,使计算又快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  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你了解计算器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 2、用计算器计算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先把算式列出来。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试着求出结果。并检验      “用计算机计算”不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因此,通过情境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三、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九的第6、7题 3、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校正。    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正确操作方法,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提高操作计算的速度。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XX                       1002        讨论规律 通过对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的过程,培养探索意识以及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完成练习九的第9题  12345678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整理与练习(1)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一练,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难: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与整数加减法相比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度整理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与应用                       二、练习与应用 1、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2、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做第4题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    通过口算与笔算,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能力。                                                             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分的和?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怎样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根据每道题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既练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应用有关的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全课小结       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12345678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整理与练习(2)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能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2、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能力重点与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探索与实践一、探索与实践1、  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小组交流,分组汇报;讨论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本月余额。计算并填表自己算合计数,比较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能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②家庭支出中等者:③家庭支出较高者: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4、  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5、  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计算并填表

二、延伸与拓展二、延伸与拓展1、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三、评价与反思三、评价与反思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12345678

学生自主评价,加强同桌间的合作交流。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60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