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倍数教学设计】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2-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 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 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 )=(  )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          、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12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589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