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4-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1234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1234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1234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533.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