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测和目测的数学日记_步测和目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

教学重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

卷尺、标杆5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状.

1.口算

7.2÷0.12

0.38×1000

0.87-0.49

530+270

5.6×1.01

4.2÷3.5

3.9+2.03

26.1-3.5-7.5

2.计算(1) 142×5+182÷13 (2)(300+22.5÷5)+14.9

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一班栽了53棵,五二班栽了50棵,五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准确时,也可以用的方法.板书

2.步测.

(1)请大家看书115页“”第二段.

(2)互相讨论.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

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

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板书:(1)量一段距离

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

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板书:(2)反复三、四次

根据每次走的步数,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

板书:(3)算平均步数

根据这段距离的长度和每次的平均步数,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板书:求平均步长

3.教学例1.

出示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50米与79步、81步、80步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三次走的距离不变,步数却不相同.

(2)指名板演.提示:可以分步解答,除不尽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订正.提问:①79+80+81表示什么?

②(79+80+81)÷3表示什么?

③50÷80=0.63表示什么?

4.教学例2.

出示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这个操场大约有多少米长?

(1)读题,理解题意.提问:求要测量的这段距离的长度,除了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以外,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明白还要知道要测这段距离一共走了多少步.

板书:2.所测距离的步数.

(2)学生试做.订正.

5.练习:你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实际测算一下.

教师先在操场上测出50米的一段距离.让学生用均匀的步子走3次.根据结果,完成下表.

姓名 

测量距离 

第一次步数

第二次步数

第三次步数

平均步数

平均步长     

6.目测.

(1)导入  .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对敌射击或投弹时,要确定两地的距离,能不能用卷尺去测量?能不能去步测?这时就要用目测估量距离.因此,目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途.

(2)什么叫目测?学生试说.(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长度)

(3)初步介绍目测的方法.

①设标.用卷尺量出500米的一段距离.每隔10米分别插上杆标,让同样高的学生分别站在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的地方.

②练习目测固定距离.

观察实际距离是10米、20米……有多远,从不同方向,反复数次.使学生体会出相距10米、20米……远的人或物体的大小,以及分别到自己所站的地方这段距离的远近.

③估测.去掉标杆和人,让学生估测10米、20米……距离.

④观察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了解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和轮廓.

(4)小结.

目测时,有时受地形影响造成错觉.如:开阔的地方,容易把长距离估测得偏短,狭窄的地方,容易把短距离估测得偏长.因此,需要长期积累,反复练习.

三、巩固发展.

1.在操场上选两个固定点,让学生目测一下它们的距离,再用测量工具量出这段距离,看一看,目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多少.

2.选择50米以内的一段距离,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最后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与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

提醒学生计算时参照做一做的计算结果.

3.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可以选择篮球场地.如两篮球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根据测量结果填好下表,最后进行评比,看谁的答案量接近准确值.

测量距离记录

(1)目测结果与工具测量结果相差( )米

(2)步测结果与工具测量结果相差( )米

4.步测一下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距离.(课外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进行步测时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

五、布置作业 .

李新沿80米长的直路走了四次,第一次124步,第二次125步,第三次126步,第四次125步.照这样的步子,他从学校到家走了500步.他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

六、板书设计

1.走一步的长度:

①量一段距离

②反复三、四次

③算平均步数

④求平均步长

2.所测距离的步数

探究活动

走一走 看一看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方法.

活动准备

卷尺.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名叙述的方法.

2.学生按照所讲方法实际测出自己每步的大小.

3.先目测一段指定距离,再步测这一段距离,并做好每一次记录,最后通过卷尺的测量出准确的距离,评出的最接近实际距离的学生,并加以表扬.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047.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