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案例_课文《梦已被染绿》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

梦 已 被 染 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对于春天并不陌生,但往往局限于从比较明显的景物中去感知春天,对于冬春交替时特有的景象也许并没有去注意。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能使学生对春天产生向往与遐想,更能使学生懂得要像作者那样善于观察事物。教学本课时恰好是春季,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紧紧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会用7个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2、理解诗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

3、让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2、解诗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懂得要像“我”那样仔细观察周围事物。

教具准备

1、歌曲《春天在哪里》

2、“春天的脚步”脚印贴画。

教 学 互 动 流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悟

1、播放节奏轻松、欢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2、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春天说出来,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引用歌曲中的句子。                            

3、今天我们就迈着春天的脚步进入2单元的学习,跟随作者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看看春天刚刚到来的情境。板书课题。展示帖画。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1、欣赏、跟随音乐一起唱,整个课堂迅速进入春天的意境。

2、选几个孩子起来交流。

生:我听到了春天在那清脆的山林里。

生:我听到了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生:我看到了春天在窗外的田野里。

生: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3、齐读课题。

 4、质疑。

生:梦怎么会被染绿呢?

   通过设计情境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巩固积累。

 

 

 

 

 

 

   培养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独立识字,在交流、评价中记字

  1、请大家自由的轻读诗歌,结合预习情况,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发音。

  3、抽读,引导孩子们通过评价正音。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5、出示易错词:“嘱咐”,易错字:“散”,纠正发音。

  6、写字。(生字描红)

 1、自由读,边读边做符号,同桌抽读生字。

 2、倾听老师发音,体会诗歌的情感。

 3、个别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是否读准了字音。

 4、全班同学放开嗓子朗读。读通,读出一定感情。

 5、纠正发音,比赛识字,看谁读的最准确。123

 6、对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描红,并在田字格内书写,比赛写字。

重点写:嘱咐  散(进行多音字组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会倾听。

 

学会评价。

 

自读感悟,培养语感。

仔细识字。

 

检查识字效果。

 

 

 

三、朗读感悟,交流理解

 1、在识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2、抽学生说出自己的初步感悟。“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把喜欢的小节读出来,边想画面边读,读出感情。

(分别板书冬天、春天)

 3、汇报朗读:分节朗读,比赛争夺“朗读小能手”的花瓣。

 1、小组内分节朗读,互正发音,相互倾听。

 2、交流读书感悟。

生:我喜欢第四小节,因为有毛茸茸的嫩草。

生:……

 3、各组认真朗读,读出了一定感情。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尊重孩子的喜好。

 

  通过比赛兴趣朗读。

 

 

 

 

 

 

 

四、联系生活,学会观察

 1、有感情的读1-4节,思考:连老师、妈妈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到来,“我”为什么却能发现春天的到来?

 

 

 

 2、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到来?

 

 

 

 3、由此可见,只要你能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的东西。

 1、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因为老师成天在教室里、妈妈成天在家里,所以她们看不到。

(师:有意思,可老师、妈妈也有出门的时候呀,干嘛却没有发现,再想想。)

生:因为老师、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观察。

生:因为小作者很细心,他细心观察所以能发现。(掌声响起)

 2、自由发言。

生:我可以从同学们的衣服穿少了发现春天。

生:我可以从校园里的桃树发芽了发现春天。

生:……

  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孩子们懂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五、效果测评,拓展性学习

1、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你能不能不看书,想想今天所学,把春天的景象画出来呢?动笔吧。

  2、请孩子们回家后继续体会诗的最后一节,咱们把课前的那个小问号带回家。并请大家收集有关春天资料,本周内咱们办一个展板。

1、拿出笔,简单地勾画脑海中的春天景象。

 

 

2、听要求,回家准备。

 

 

 

  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

 

 

  留问号,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2  春天的脚步   

                  梦 已 被 染 绿

                 冬天                春天

san (     )

   fu                                             散123

嘱 咐           梦 想                                 san (     ) 

                                                                                                             rong (     )

残 疾           秘 密                             茸           

rong (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自主识字,感悟诗歌方面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课前的一段轻松、欢快的曲子将课堂的气氛带入到了活跃状态。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语气也将课堂调节得轻松又活泼,学生真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学习起来饶有兴趣。这一点可以反映出教材选文的优势——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在引导学生说说你听到的、看到的春天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他们说:“春天来了,树枝发芽了。”“春天来了,同学们脱下了厚厚的外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课堂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了一起。这些回答体现了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反映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整个课堂达到了师生融洽的境界。

      由于下节课将处理课题与“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经被染绿。”的对应关系。所以,下课前我设计了将问号带回家的教学环节,但感觉不是很自如。对基础较好的孩子这无疑是对下节课的深入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可对于基础稍弱的孩子也许会带来反面效果,他们会感觉这节课没有明白多少。甚至不明白同学为什么会提出“梦怎么会被春天染绿”?可见,对于我——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讲,今后应多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顺序,在教学方法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68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