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从哪两方面写的_《槐乡五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槐乡五月》
一、复习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进美丽的槐乡。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交流: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指名读 齐读
4、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我们先来学习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板:槐花飘香)
三、感知第一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又听到了什么声音?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呢?
3、学生交流。
四、精读品悟
1、作者梦笔生花写下了五月洋槐开花的情景,读读这段,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3、班级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读哪一句?并说明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a“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教师相机板书:数量多、颜色白)
(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②指名有感情地读
③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2、边读边欣赏挂图。
3、投影出示
比一比哪句最精彩: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4、朗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学生朗读。
过渡:有人喜欢其他的句子吗?
d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1.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2.同学们都说出了蜜蜂的心声。
3.从这句话中,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4.开心的不止是小蜜蜂,还有槐乡的孩子们!你听---(引读)“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5.你能带着这种心情把小蜜蜂和槐乡孩子们的喜悦读出来吗?生读。
过渡:同学们说了不少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有喜欢的句子,给老师个机会,好吗? e“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浸在香海中了“。
1、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槐花不仅颜色美,形态美,而且-----(味道香)
3、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词语,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到底是哪个词呢,请将最后一句读一遍。
4、你能说出几个带有“海”字,但不是指大海的词语吗?
5、配乐齐读最后一句,再次感受槐花的美。
6、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作者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字,不是一朝一夕成的,积累是很重要,尤其对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那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一段-----(背诵)。给一点时间自己练习背诵,同桌之间可以合作完成!比一比谁最先背好,背得最有感情!123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槐乡五月,来,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下。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槐乡之美。

1、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五月,洋槐开花了。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那槐花盛开的情景吗?那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槐乡。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我觉得槐花很白,槐花很多很多,像下过一场雪一样。)

就在这样的五月,竟然有雪花飘落在大地上,到处都是白的,到处都是雪。可现在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一地的雪花,而是一大片的槐花呀!看到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说点什么?

(槐花真是太美了!)

(啊,真是太神奇了!)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你想通过朗读把你的这份惊喜/喜欢表达出来吗?

(听出来了,你呀,恨不得在这片槐花的海洋中奔跑。)

(看,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正在笑呢!)

让我们一起动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槐花的句子?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a、 我觉得玉雕的圆球很美。

玉看上去很有光泽,摸上去滑溜溜、凉丝丝的。(放槐花图片)

(指名读,齐读)

b、 我觉得那小辫儿很可爱。(放槐花图片)

(指名读,齐读)

这槐花真是婀娜多姿,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这多姿的槐花吧!(齐读两种形态的槐花)

这么美妙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永远地把它记在脑海中。试试看,你能不能将这段文字背下来。(生自由背)

轻轻地闭上眼睛,让这美丽的景象重现在我们的眼前,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

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也沉醉于这一片花海中了,沉醉于这一片香海中了。

(三)    是啊,槐花把最甜最美的花香倾吐到了槐乡的每一个角落,听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谁来啦?

小蜜蜂,你们嗡嗡嗡在和同伴说什么呀?

(四)    快看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孩子们也引来了。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啪啪啪……”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快啊?

a、 孩子们是跑来的,脚步声一定是很快的。

b、他们急着采槐花回家,好快点吃上香喷喷的槐花饭。

c、他们越想越高兴,心里美滋滋的,心简直就要飞起来了。

d、心里的快乐像潮水一样涌出来。

让我们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吧!

(五)引读: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六)(深吸一口气)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你也想像老师一样来嗅一下吗?(指名读)

你闻到那醉人的香气了吗?

来,我们一起来嗅一下。(齐读)

(七)的确,五月的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正是文中“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槐乡那迷人的景色吧!(齐读)123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槐乡所深深地吸引了。

三、            学习2-3自然段。

1、在洋槐开花的季节,你们一定很想去槐乡看看吧!那就去吧,让我们好好地在槐乡逛逛吧!请同学们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段,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去看吧,用你那灵敏的鼻子去闻吧,不用害羞,尽管用嘴去尝吧,用心去感受槐乡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吧!呆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你在槐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

2、交流。

(一)学习第3自然段。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a、我看到了俊俏的槐乡姑娘。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里为什么要用“飘”而不用“走”呢?

(小姑娘非常开心,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小姑娘都飘飘欲仙了。)

(小姑娘真像一个槐花仙子了。)

老师可喜欢这群槐乡的小姑娘了,也想来读一读,行吗?(范读)

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老师刚才读的时候,把自己就当作槐乡的小姑娘了,有了槐花的装扮,我变得更美了,心里可开心了,你也想体会那份快乐吗?(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微笑,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b、槐乡的小姑娘很可爱,槐乡的小小子更有意思。

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放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老师,你打错字了,你把塞打成放了)

“塞”和“放”不是一样的吗?干脆我们就别换了吧!

塞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这样随手一放的,而放是很小心的,可见小小子很大大咧咧的。

谁来当一回这槐乡的小小子?(指名读、齐读)

小小子的嘴里塞得满满的,哎呀不好,不小心噎到了。唉,只怪这槐花实在太诱人、太美味了。

3、你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

(一)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都不想回家了。

——,天不早了,该回家了。

(不嘛,——)

唉,这孩子,看把你给迷得。

(二)我尝到了美味的槐花饭。

你吃的槐花饭是甜的还是咸的?

(咸的,里面浇上了麻油、蒜泥、陈醋)

啊,真令人垂涎三尺啊!

(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咬上一口,啊,满嘴清香,真是人间美味啊!

(三)短短的槐乡之旅结束了,小朋友临走时,(引读)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四)五月,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啊,这份快乐充溢着他们的心田,

他们将这份快乐传递给了你,传递给了我,传递给了我们所有的人。让我们再看一眼槐乡吧,再感受一下槐乡孩子的快乐吧!

(齐读2-3段)

四、            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芳香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谈感受。

其实读了这篇文章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享受着槐花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想听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8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