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和反思|《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

22、在金色的海滩上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而领会课题尤其是“金色”一词的含义,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以读代讲,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不失为好办法。换言之,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细细品味,逐层想想: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这“金色”单单是指海滩吗?然后,教师边启发边引导学生朗读。如此“以读代讲”,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尽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 启发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使学生能够发现在金色的沙滩上,小姑娘那颗诚实守信的金子般的心。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小姑娘和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感受小姑娘的高尚品质。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

深入挖掘文本,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品质。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抓住关键句子,感知人物品质。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句子、段落,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品质——哪怕是烈日炙烤,别人劝说,海水来袭,时间很久,她仍然信守诺言,毫不动摇。小姑娘不要画家的贝壳,不是贝壳不美丽,也不是她不喜欢贝壳,而是她确实牢记老师的教导,并把它变成了行动。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得以深化。最后引导学生从画家的角度,展开想象,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再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使小姑娘的形象像一尊富有立体感的塑像矗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布置作业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朗读

第一课时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123
    3.出示幻灯。
    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qúnjiā jiāo
    衣裙 画夹礁石
    qìn  jiāo  gē
    沁出 焦急 搁在
    sù  kàn lòu
    塑料 看着 漏出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2)课文讲了哪三件事?
    5.填空练习。
    (1)()为()看衣服。
    (2)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
    (3)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
    6.让学生找出以上三件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7、齐读课文
 
 

作业:读书,想一想,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第二课时
  导言:
  你到过海边吗?你喜欢海滩上那些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贝壳吗?但是在海滩上还有比贝壳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1、读全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发生在金色的海滩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读一大段。
2、深入理解内容
  (1)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主要内容。
  

(2)当小姑娘捧着贝壳让画家看时,画家“笑了笑”,画家心里可能想什么?

  

(3)画家游向礁石,是给谁拾贝壳去了?小姑娘知道吗?她怎样做的?

(4)找出描写海滩美丽的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总结学法。(出示投影片。)
  1.读文知内容。
  2.抓重点词句。
  3.分析与概括。
(6)用上述方法学习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讲什么?要抓的词语是“焦急”、“紧紧地”。
  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

课文通过天热,时间长,老伯伯的劝说,体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小姑娘开始是焦急,当海水轻轻地漫上海滩时,她为什么要紧紧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两件事来。画家捡来的贝壳怎么样?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词语“灿烂夺目”什么意思?画家感动之极,他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总结全文说说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一)文中有几个角色?
   (二)分角色朗读。
   (三)读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浓,使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那美好的心灵。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认读词语

读课文

回答

填空练习

评议

第一件事:1~12自然段。
    第二件事:13~17自然段。
    第三件事:18~21自然段。

读课文

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

画家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给她捡点漂亮的贝壳。123
画家是给小姑娘拾贝壳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给画家看着衣服。

比喻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主要讲小姑娘给画家看衣服的经过。

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分成两层。

她给画家看衣服,帮助别人不图回报。

故意丢壳,回报姑娘。

被小姑娘淳朴、诚实的行为所感动。

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了两处非常形象的语言点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计(可附页)

 

第一课时:

继续读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第二课时: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在金色的海滩上

 

看着   信守诺言

小姑娘    

   不要   不图回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3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