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
  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一、修辞法引入
  1、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12
    (比喻、拟人、夸张等)
  2、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二、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三、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一、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检查朗读。
二、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反思】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浮于表面,没有练深练透,所以出现了学生下笔难的情况。在设计上,应该把两个句子板书在黑板上,标出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把否定疑问的反问句,改成肯定的陈述句,练透之后,再进行肯定反问句变成否定的陈述句,举一反三,应该有不错的效果,而我直接将两个肯定句让学生改成反问句,却弄巧成拙了,讲解的不够深刻。最后读读记记出现的是课本内容,在辨别拟人句或比喻中,有一些难度,如“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里有像为什么不是比喻句呢,要点一点拟人句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加以辨别。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4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