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教案_《爬天都峰》教案示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训练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例:教师问:"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
2.指名让学生回答.自学生字,词的步骤是: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5)填表:按表格中的要求分析生字.
让学生按上述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字是属于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如:假ji4,似sh@,都d&.
讲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在词语中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强化练习.
例:
天都峰 d& 暑假 sh( 似乎 s@
du# zh( sh@
还可以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让学生区别同一个字由于读音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相同.
例:
都 d&( ) 假 ji4( ) 似 s@( )
d#u ( ) ji3( ) sh@( )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教师可以采用填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强化训练.
如:按下面表格中的要求给生字分类.
3.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字义识记.
"暑"上下结构,上面是"日",下面是"者",查字典"暑"是热的意思."日"指太阳下面的,"者"字通常指人.人站在太阳下晒着当然就很热了.这样让学生通过理解字义,而进一步牢记生字.
(2)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比如:
犹( ) 豫( ) 辫( )
优( ) 像( ) 瓣( )
乎( ) 于( )
呼( ) 干(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鼓"字为例,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是"鼓舞".这是一个重点词,课后练习4中明确要求用"鼓舞"一词造句.要会造句首先要理解词义.但学生对着个词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在弄清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义."鼓"本身是乐器名,字典中有敲鼓的意思,有引申为发动使人振作起来的意思.这样学生从字面便可理解"鼓舞"一词的意思是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鼓舞一词的句子.读后让学生将鼓舞一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并用自己的话口述这句话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再比如:"居然"一词,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了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联系课文内容是老爷爷对"我"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里为什么用"居然"一词呢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上文:"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这个外貌的描写表明老爷爷的年纪很大了,本以为自己不可能登上天都峰,但在"我"的勇气鼓舞下,他竟然爬上了天都峰,这实属意外.因此文中恰到好处地用上了"居然"一词.12345
教师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四)指名读生字,词,强化练习.
(五)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六)作业.
1.让学生用以字组词,以词带句的方法,联系书写强化记忆.
例:暑 暑假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熟读课文,巩固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二)训练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的思想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 "教师用浅显的问话,激发学生的情趣.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耸的山峰.然后问:"谁爬过天都峰 "自然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上述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质疑.比如:
(2)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谁爬天都峰
(3)他们爬上去了吗
(4)天都峰有多高
(5)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6)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是写谁爬天都峰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指名按指定段落读课文.
读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前的事 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中 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后
上述三个问题意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1~5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6~7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中;8~9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即结果.这样学生便对课文的篇章结构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生质疑的问题展开教学.
(三)抓重点词语读句解疑.
在了解了文章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1.天都峰是什么样的
教师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并且让学生从有关句子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天都峰特点的词.学生经过讨论,很快会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高"字,作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点的词.
2.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找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点的词语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出重点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的演示,进一步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同时也把句子的意思通过形体动作表述出来,加深理解.
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本段内容.让学生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天都峰高 从中体会"在云彩上面","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词句的意思.
3.朗读强化理解.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句子,悟句中情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天都峰的高.这时,教师可用幻灯出示重点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让学生通过个人读,集体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形式朗读句子,加深理解.12345
4.小结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思考,是分几步学习,领会天都峰特点的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学法:
①找句中一个词概括天都峰的特点.
②说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③读文体会意境.
(3)简单概括为:一找;二说;三读.
(四)抓重点句理解内容.
依据上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文章内容.
1.从哪儿看出天都峰陡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句,并用幻灯出示: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在这句话中"笔陡"是笔直而陡峭的意思,从哪儿看出来呢
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一个"挂"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陡.怎样让学生体会"挂"的具体形象,增加感性认识呢 教师这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条,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判断:
哪种线条最突出表现"挂"字 这时可让学生出示手中的反馈牌,表示赞成与否.并说明同意第二种线条的理由:①和③有坡度,是从侧面看石级,而第二种是从正面远看,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天梯,所以第二种最能突出"挂"字的含义.
(五)学习3,4,5自然段.
1.播放介绍天都峰的录像.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做引导谈话:"我们亲眼看到了天都峰.啊!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能爬上去吗 "教师用疑问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2.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了解下一步学习的内容.
3.教师用两种语气将本段中"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各读一遍后,让学生判断,哪种语气能读出对话所表达的情感 这时可让学生出示反馈牌,以示回答,并陈述理由.接着,教师再用正确的语气读一遍,让学生思考文中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含着怎样的感情
第1句:老爷爷说:"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
第2句:小妹妹说:"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意思.即: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明做朗读练习.
4.幻灯出示填空练习.
(1)小妹妹你________也来爬天都峰
(2)老爷爷您________也来爬天都峰
5.让学生口头回答填空,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句意.
6.填空练习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把句中敬佩的感情读出来.
(六)谈话导入,学习第5自然段.
结合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由此导入第5自然段的学习.
1.幻灯出示句子练习.
(1)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这个练习,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人物的心理,把他们这一老一小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表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想一想两句话中的"我"分别指谁 说什么样的话才恰当,等等.
比如:第1句话: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真该向你学习呀!或我们一起爬吧!
第2句话: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和您比赛,看谁先爬上天都峰!
这时教师可因势引导带领学生引用课文内容,齐读课文: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那么,他们这一老一小到底是怎么爬的呢 12345
2.幻灯出示填空练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天都峰爬去.
(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填出"奋力"后,讨论什么是奋力 让学生知道奋力的本意是充分鼓起劲来,在课文中是指努力向上攀登.
(3)让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怎么努力向上攀登
(4)指名回答,并读原句.读后让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读得好 这段话该怎样读
(5)让学生自读练习后指名读,检查学习效果.
(七)谈话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前一段内容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哪个问题 (怎么爬)那么他们爬的结果怎样呢 这时学生会按课文内容回答:"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并且"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1)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小妹妹说:"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要理解这个"勇气"应让学生联系两个人的第一次对话.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是怎么也爬不上天都峰的.老爷爷话中有"居然"一词,意思是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原来没有想到的.但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因为老爷爷是在小妹妹的精神鼓舞下,决心攀登天都峰的,而且终于爬上了峰顶.所以他说:"要不是你的精神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因此,他向"我"道谢.而"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到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的鼓舞,所以"我"也向老爷爷道谢.
经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加动作,以姿势助说话,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让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
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6.指名让学生登台表演.
(八)让学生齐读爸爸说的话.
爸爸的这番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要让学生从中弄懂两个问题:
1."真有意思"指什么事有意思
2."汲取力量"这种力量指什么
理解第一个问题,要让学生联系上文,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
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可采用选择判断的方法.首先出示两种答案:
(1)爬天都峰的力气.
(2)奋发向上的勇气.
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判断并说明理由.
3,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课后练习3,4两题,训练学生用词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准确运用词语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词语,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或齐读,检查复习情况.
2.指名让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终于 纪念 鼓舞
(二)训练学生说通说明一句话.
1.指名读第3题,让学生明确这题有几点要求.
①读句子;②用带点词说话.
2.指名读句子,找出带点词"比"和"一会儿……一会儿……".
3.弄清词义.
"比"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12345
这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清"比"字在句中的意思是当"比较"讲,而且应带领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比"字在其他方面的意思,为拓宽学生造句的思路作铺垫.
"比"字在字典中有五种解释:①比较;②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③两个数相比较,前项和后项的关系;④比方,模拟,做比喻;⑤靠近,挨着.
4.弄清词的性质:
(1)再指名读第1句话: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理解词的性质.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与自己的爷爷作比较,说明面前这位老爷爷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这里"比"是作为动词"比较"出现的.
(3)列出句式,这时候教师可针对原句列出句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通一句话.
例:谁(什么)比谁(什么)________.
小红的个子比我高.
(4)再让学生根据字典中的字义,发散思维,扩展思路练习说话.
例:他用手比着一个端枪的姿势瞄准我.
5.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指名读句子.
(2)弄清词的性质.
"一会儿……一会儿……"这组连接词语表示动作现象的变化,有先有后,但无主次之分.句中"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写出了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克服种种困难的情景."攀着铁链"和"手脚并用"这些动作虽有先后,但无主次之分.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造句的素材,可采用填空方法提示练习.
例:我在家里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
花丛中的蝴蝶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
(4)学生独立练习说话,让学生评议.
6.指名读第4题的题目要求:
(1)让学生读词语,并从中找出带点的词语.
(2)指名让学生解释"终于"这个词的词义.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终于"一词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中"爬呀爬"说明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而"终于"是奋力向上攀登的结果,而且还能表现出作者经过努力之后爬上天都峰顶的快慰心情.通过分析这句话让学生明确用"终于"一词造句需具备前提条件.
(4)出示句式.
谁(在什么情况下)终于 怎样 .
谁终于怎样完成了什么(任务,工作).
(5)让学生练习说话.
7.小结用词造句的方法:
(1)弄清词义和性质.
(2)读原句悟用法.
(3)按照句式练说话.
8.练习用"纪念"一词造句.
(1)根据上述方法,让学生自觉通过查字典讲词义及性质.
(2)指名读原句,明确句式.
"纪念"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使用.
例:①谁 把什么 送给谁 做 纪念.
②为了纪念谁(什么日子)谁做什么.
(3)造句举例:
①小明要搬家了,他送给我一只鹦鹉做纪念.
②为了纪念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我们在清明节那天去烈士陵园扫墓.
9.练习用"鼓舞"一词造句.
通过查字典学生明确"鼓舞"一词是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但造句中容易与"鼓励"一词混淆.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义造句."鼓舞"和"鼓励"是近义词,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所不同,"鼓励"多用于用语言激励人上进发奋,而"鼓舞"则多用于精神,品格,思想等对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用选词填空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使用范围.
鼓舞 鼓励
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时刻( )着我前进.
②妈妈经常( )我,好好学习.
(2)让学生口头练习造句,同学评议.
10.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造句练习.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7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