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一等奖|《灰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二、案例描述
  (一)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对这篇课文哪一个地方最感兴趣?
  生:第11自然段。
  生:我对灰雀到底去哪了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小男孩为什么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列宁怎么知道小男孩捉走了灰雀?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你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做些什么呢?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非常好,老师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生:讨论这节课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师:通过讨论,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了,非常好。
  师:这篇文章人物的对话非常多,学习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地朗读。同学们现在就自由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列宁和男孩的对话部分,要慢慢的读,细细的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指读课文2~10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2~10自然段内容)这是课文中列宁和男孩对话的部分,这一老一小的话,非常有意思。老师在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特别是列宁和男孩对话部分,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你想不想也在里面找到一些问题呢?
  生:(齐)想。
  师:好,回头再细细地读一遍,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一个地方、一个词语就可以。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说:“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列宁还要问一遍呢?
  师:你这个问题提的好。
  生:为什么列宁那么喜欢灰雀呢?
  生:我回答,因为灰雀太小了,列宁可怜它。
  生:我还要问,列宁喜欢灰雀什么呢?
  师:课文中已经有了,谁来回答?
  生: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非常可爱,还会唱歌。
  (二)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其实三只灰雀列宁都非常喜欢。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和同学们一样,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不过老师把这么长的一段课文读成了一个字,你们信么?
  生:不信。
  生:信。
  师:到底信不信?
  生:不信!
  师:我要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这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写的,是我读了很多遍课文之后才体会出来的。
  (板书:爱)
  师:你猜想一下,老师为什么要把一个简单的“爱”字写在黑板上,你都从这个字里边读懂什么?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学习)
  生:我觉得列宁爱男孩,也爱灰雀。
  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具体谈一谈。
  生:男孩刚开始说没看见灰雀,后来又说它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男孩挺有意思。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
  生:我通过一个句子了解到列宁爱灰雀,一天……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了”说明列宁非常关心灰雀。
  师:怎么找才算找遍了呢?
  生:树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找了。
  生:我觉得列宁带着病在树林里找遍了灰雀,能看出他爱灰雀。
  师:他体会的多好啊!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也爱男孩。因为他自言自语的时候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其实他是对男孩说。123
  师:你讲的非常好。老师想请你把这一句给全班同学读一遍。(学生朗读)
  生:我认为列宁喜欢灰雀,更喜欢男孩。因为他每句话都在给男孩机会。
  师:什么机会?
  生:不说谎的机会。他已经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而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读得缺乏感情)
  师:老师帮你体会一下,(教师把语文书收起来)我的语文书突然不见了,(指生)你看见我的语文书了么?
  生:没有。
  师:是不是让你拿去了?
  生:没有啊!(声音很大,很肯定。)
  师:同学们听,理直气壮啊!如果这本语文书就在你那,你还不想还给我,你会怎么说?
  生:没看见。(声音小)
  师:明显底气不足了,是不是?好,请坐!
  师:其实,我们通过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就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列宁爱灰雀,男孩就不爱灰雀吗?
  生:男孩也爱灰雀。他要是不爱灰雀的话,怎么会把灰雀捉回家里呢?
  生:列宁看着它们,给他们自由,而男孩却把它捉回家里去自己看。
  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男孩也爱鸟。只不过两个人爱的方式不同。列宁爱鸟,给它自由。男孩爱鸟,把它捉回家,使它失去自由。因此说他们爱的方式不同。
  (三)师生互动,深入研读。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列宁和男孩的这段对话,大家体会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同学们把书端起来,这次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读。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啊,要多加一些提示性的语言,也就是说,和课文中的内容有些不同,大家要认真听。这样我们才能配合读好。
  师: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树林也没找到,他看到一个男孩,就着急地问――
  生齐:“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列宁这时候很着急,但还很友善,再试着读一次。
  (生再读)
  师:面对列宁的发问,男孩含含糊糊地说──
  生齐:“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齐:“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面对男孩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齐:“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打动了男孩,他看着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齐:“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列宁惊奇地问:
  生齐:会飞回来?
  师:男孩肯定地说──
  生齐:“一定会飞回来!”
  师:好了,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这一段,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也一样能读好吗?
  生:能。
  师:好,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课文)
  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叙述语去掉,直接读两个人的对话,试一试。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好了,哪个小组来?
  (先后指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四)创设情境,类化体验
  师:同学们,如果课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生:后面怎么样了?只写开头不写结尾不好。
  生:课文显得虎头蛇尾。
  生:那只灰雀到底怎么样了?123
  师:看来仅仅写到这里同学们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只灰雀,关心灰雀的命运。我们一起来听。
  (课件播放鸟叫声)
  师:三只灰雀又欢蹦乱跳的在枝头歌唱起来。你听到它们刚才都说些什么了吗?
  生:听不懂。
  师:听不懂?再听一遍。
  (再次播放鸟叫声)
  生:两只灰雀对飞回来的灰雀说:“你总算飞回来了,我们好想你呀!”
  生: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对另两只灰雀说:“我可算见到你们了!”
  师:这时候列宁看看灰雀,又看看男孩,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灰雀回答列宁了吗?
  生:灰雀会怎么回答?
  生: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
  师:是呀,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也产生了这个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了。
  生:他想给男孩留一个面子。
  生: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师:是啊,列宁要给男孩留一个面子,他可不想伤害这个诚实可爱的小男孩。鸟回来了,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把书端起来,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12自然段)
  师:(指板书)灰雀、列宁、男孩,一颗爱心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灰雀、列宁、男孩说点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你是诚实的。”我还想对灰雀说:“你们可真是三只可爱的小天使啊!”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如果你是那只灰雀,没有了自由,你快乐吗?”
  生:我想对男孩说:“其实,爱鸟不是把它关起来,而是让它自由地飞翔。”
  师: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构成了一个爱的世界,但愿这颗爱心永驻同学们的心间。
三 教学反思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寓意要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细细剖析才能体会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很困难。所以有一阵子,我一直盘旋着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反复思考,认真琢磨才开始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2、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3、适当的奖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语言的拓展,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5、以读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6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