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猎犬号】灰 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7-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   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
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  
                           18.灰   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     “没看见”
           经常带……           “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学生质疑:(课堂实录
 1.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抓回去?
    2.为什么要用“经常”而不用“常常”?
    3.为什么小男孩要抓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
    4.为什么写“天气严寒”,不写“天气寒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61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