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实录|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顾惠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执教:常熟实小 顾惠芳
一、认识周长。
1.理解边线。
师:今天老师有机会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所以我特意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蜡笔小新、史奴比、机器猫的头像)老师把它们藏在了你课桌中的1号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剪下来。(学生动手剪)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样剪的?
生1:我选的是机器猫,我把边上的白纸剪掉。
师:也就是怎样剪的?
生2:我是照着轮廓剪的。
师:也可以说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师:老师还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剪的。(出示学生没有沿边线剪的作品)你觉得哪个剪得好看?(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样剪得。)
师: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剪的。和大家一样,也是沿着边线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体上的边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和图形,你能找到它的边线吗?(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选择的是剪刀的边线。
师:哦,真不错!
(其他学生说一说)
3.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把生活中的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一些图形,你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吗?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来描一描。
(生打开书,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
师:他描了多少边线?
生:围了一圈。
师:她是描了一周的边线。(板书:一周)
师:一起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描的。(电脑展示)
4.揭示周长概念。
师:其实,同学刚才摸了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学生指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
师:这个半圆呢?
(学生指半圆的周长。)
师:请你选一个图形说一说,指一指。(同桌活动)
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长在哪里?
(学生分别指出了信封、练习本、钢笔的周长。)
师:钢笔选择一个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长。
师:老师在我们常熟实验小学里拍了一些镜头,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谁的眼力好,找得准,找得多。
(出示树叶、树干、画、钟面、操场跑道……等图片)
师: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周长?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长,是最外面的那条线。
生2:我找到了树叶的周长,就是它的轮廓线。
生3:……
师:顾老师觉得我们三(4)班的同学真得很厉害。
二、测量周长并计算。
师: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币、明信片)
师:你认为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长最长,硬币的周长最短。
生2:我认为五角星的周长最短。
师:最长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个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生:可以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长。
师:每个小组已经选定了一样东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学生小组活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是怎样测量的。请你们来交流。
(请一组学生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测量出这些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测量出两条边,因为它们相等,就可以了。
师:只测量2条边的同学请举手,有没有测量4条边的?
生3:我们有另一种办法,是用线把明信片裹起来,再量一量线就可以了。
师:用尺量的请举手。用绳子围的请举手。有的同学用直尺量,有的用线围(板书量、围),都得到了这张明信片的周长。若要选择一种方法,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123
生:用直尺量。
师:同学们,测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先把线把五角星围起来,把多余的线剪掉,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2:我们只要量出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因为10条边一样长。
师:测量硬币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用线把硬币围起来,量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在测量五角星时,我们用了量一量和围一围的办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在测量硬币时,我们只能用围一围的办法。
师:在测量这样的直线图形的时候一般用尺量比较方便,而测量象硬币这样的曲线图形用围的方法比较好。你的方法用对的请举手。
师:老师给你一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吗?可以直接报出答案。
(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师: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呢?
生:都是算的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个正方形,没有边长数据。)
师:有的时候不需要测量也可以。(出示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师:把你的纸拿出来看一看。请你算一算它的周长。
生:4×4=16(厘米)
师:真不错!同学们不仅方法多,还能从中选择最好的办法,学会了算周长。
三、应用。
师:顾老师建议,不妨我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图形。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绳子。它们的长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来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它的周长是60厘米吗?
(学生先自己围一围,再上台展示。)
(有一组学生在围的过程中发生重合——)
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段重合了。
师:下面的同学围成的图形周长是60厘米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图形,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都是60厘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因为绳子是一样长的。
师:当周长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图形。
师:我们常熟实验小学(3)班的同学,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书签。后面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书签就在你的2号信封里,请你课后把这个书签剪下来,并测量一下它的周长。

因开放而深入――《认识周长》教学随感 顾惠芳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教材。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进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最近,执教了认识周长一课,颇有感触:
1.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边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图形――找物体一个面的边线――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找到生活场景中的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自己指出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学生看到了几十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这得益于对举例的开放。123
2.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不至于费时太多,教学中我安排三个图形――圆、五角星、长方形同时让学生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3. 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展示意义建构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围一围”的活动,让学生用60厘米长的绳子围一个图形。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围成的图形有:心形、近似圆、椭圆、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它们的周长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60厘米?为什么那些图形的周长都比60厘米小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周长是多少?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这是对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学习的回顾、总结、提升……
开放让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开放让概念凸显本质,开放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5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