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吨】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 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首先称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4)班内交流。
讲述: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年龄,老师就会知道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以一学生为例)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打开书,读一读“你知道吗”,书上告诉我们怎样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这种方法究竟准不准,我们先一起来运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以刚才学生的体重为例,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看看老师刚才的体重是不是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每人运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然后与称出的体重对比,看有无差别。在小组内交流。
讲述: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差距很大。这是因为你太胖或太瘦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又学了很多有关与重量的知识。还学会了称体重和用公式计算体重的方法,课后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算体重。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实足年龄×2+7(或8)

课前思考: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备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12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紧接着“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了千克和克以后,让学生在一系列测量和交流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1千克物品的数量,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在交流时,有意识的渗透了物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很好地进行判断。学生估计物品重量的能力随着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较适当地进行估计重量。对自己的体重也有很清楚的认识,通过自己称体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出自己的体重数,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大约重多少千克”来表达称的结果。当然像这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关键要能自如地进行调控,因为这种类型的课,学生因为学习内容的变化,会出现失控现象。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能有效地组织正样的教学是当务之急。

课后反思:
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有为感兴趣,学生比较主动,同时也以活动的形式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自己摸索的成分渐渐高于了老师的知识传授。

课后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通过实际“称一称”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重量,加深了学生对“千克”和“克”之间的认识。学生不但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比较好,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只能师生一起称一称。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57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