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24时记时法》案例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每次一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很多感触,在上完《24时记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觉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回想这一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节目的片头音乐呢?
生:《新闻联播》
师:.谁能告诉《新闻联播》在什么时间播放呢?
生一.:7:00。
师:能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二:晚上7:00。
师:(板书晚上7:00)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和视频)请看,电视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呢?
生:19:00。
.师:怎么会有19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记时方法。(板书:24时记时法)
[片断二]
师:你们最喜欢过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对,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的?
生:夜间十二时。
师:(课件显示钟面)对,夜间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配有彩条、画面)这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大概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吧。
(继续显示画面、钟面、彩条)从0时经过1时、2时……到了早上6时,天已经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了。这里的早上6时,用24时记时法你猜可以怎么说?
生:就说6时。
师:同桌把这两种说法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继续显示彩条、上午8时和中午12时的画面、钟面)
谁来说一说这个画面上是在什么时候,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用表格形式板书上面的这些时刻。)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
生:12小时
(继续看画面。)
师:时针继续走着,(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
生:下午1时。
师: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
生:13时。
师;说说你的想法?(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了吧。
(继续显示彩条、下午3时、17时和20时的画面、钟面)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上面的表格继续板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夜间12时,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这个时候,用24时记时法就是?
生:24时。
师:不过,大家看看它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呢?
生:就是第二天的0时。
(接着上面的表格板书这时刻。)
师:请同学们想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了几圈?一共是几小时?
生:2圈,一共是24小时。
师:对,第一圈时针从0时经过1时、2时……一直走到12时,第二圈继续从13时、14时……一直走到24时,这种用0时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的记时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24时记时法。
……
. 这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记时法,对于一些有关24时记时法的规律以及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时间观念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情境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引入新课时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实践也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12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使用教材教学时,应注意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所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密切联系生活,考虑到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直观地明白了在一天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共是24小时,同时了解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能够初步学会二者之间的转化这几个知识点。然后,在学生接受了新知后,就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时记时法记录时间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真正体验有用的数学。
提倡"生活化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相信在以后的教改路上,我会把数学的生活性挖掘得更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5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