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走向生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座右铭、菀尔。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字幕投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你害怕与陌生人见面吗?如果与你见面的是教师、校长呢?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是意料之外的回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出示课件
  2、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写感想。
   ⑴ 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⑵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⑶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⑷ 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3、提出疑问,默读思考,勾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读课文
  1、师生共同确定精读部分“我”采访罗斯福夫人时的谈话。出示课件
   ⑴ 说一说,作者这次采访富有戏剧性的地方
     (双方地位悬殊: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前总统夫人;采访过程出人意料:“我”做好准备,胸有成竹地提了一个自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回答却始料未及;采访结果出人意料:“我”由开始的紧张到充满信心,由震惊到轻松自如,由报道获奖到领悟人生哲理,可谓一波三折。)
   ⑵ 结合感受最深的句子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罗斯福夫人的一段话,深人体会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既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又能走向成功。
  2、用“~~~”画出罗斯福夫人说的话。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再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熟悉对话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采访罗斯福夫人的段落,练习读出在采访过程中“我”的胸有成竹、始料未及、深感震惊、轻松自如的心理变化;读出罗斯福夫人的亲切自然与深有感触。
  2、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创设情境,引导感悟出示课件
  1、假如现在是在电视台,正在进行“走近名人”栏目的现场采访与拍摄,谁来扮演作者戴维?科宁斯?谁来扮演罗斯福大人?那么老师是什么身份?(主持人,用书卷作话筒状)同学们呢?(现场观众)
  2、请两位“嘉宾”──“戴维?科宁斯”、“罗斯福夫人”上台就座(可拿书!能不拿书更好)。
  3、教师主持: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前总统夫人、举世闻名的罗斯福夫人(欢迎)和《西部报》记者戴维?科宁斯先生(欢迎),还请来了现场观众××小学××班的同学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戴维先生将现场采访罗斯福夫人。(两学生即兴表演采访的对话,用自己话说,谈话主要内容要以书上为主。即兴表演课前不排练,一次不行可稍加指导,再来一次。)12345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听了两位嘉宾的谈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对两位嘉宾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走入学生中,随机“采访”,并将话筒交给想发言的学生。)
    生:戴维先生,祝贺您,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我也想现场采访您:罗斯福夫人的话对您有什么启发呢?(可联系到最后两段)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可联系到他做的准备工作。)
    生:尊敬的罗斯福夫人,您的话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为什么那样回答呢?(全班再感情朗读13自然段。)
    掌声欢迎两位“嘉宾”回到座位上。
  4、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练习模拟采访。

六、随文积累
  1、出示课件: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戴维?科宁斯
    这是作者采访后的收获,将罗斯福夫人的话作为生活的座右铭。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2、仿照写一写自己的生活座右铭。
  3、介绍收集的资料或名人名言。加深对“广交朋友”意义的认识。
   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⑵ 朋友的眼睛,是一面明镜。──富兰克林
   ⑶ 鸟儿有巢,蜘蛛有网,人类有友谊。──布莱克
   ⑷ 友谊,那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罗伯特?布拉亥
   ⑸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了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

七、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读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教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做好准备;采访后,把采访过程写下来。
  3、把《走向生活》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周围的亲友听。
【板书设计】
   9 走向生活
  采访前  充分准备
  采访时  轻松自如
  采访后  得到收获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都需要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作用及怎样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无阅读、写作文,还是进行口语交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处处需要我们收集有关的资料。那么,收集资料有什么作用?怎样收集资料?(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学习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二、自学例话,交流点拔
   1、自由默读,思考勾画
    (1)阅读文章,注意收集有关资料有什么好处。
    (2)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2、全班交流,教师占拨。
    (1)结合文中例子、所学课文或课外所阅读文章,谈谈收集有关资料的好处。
    (2)交流收集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确定最适合本地人际的方法,一般来说最主要、最常用的是查阅书报杂志。
    (3)如何查阅书报杂志?(先看目录、标题,再找到相关页码、版面快速浏览,然后从中找出需要的资料摘抄、剪贴或复印。)

  三、互相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交流内容:平时收集的与本单元所学四篇课文有关的课外资料。
    交流方式(出示小黑板,下列方式请任选一种):
    展示、介绍图片
    播放音像制品,一般不超过3~5分钟
    朗读文字资料片断12345
    交流过程:先独自或小组合作准备,再上台向全班展示介绍,教师随时激励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充分肯定好的点子、办法

  四、布置作业注意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为口语交际、习作做好准备。
 
积累?运用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2、从短文《奇怪的大石头》的阅读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⑴ 读读文中的16个词语,看看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⑵ 说说词语的大意,可以查字典理解词义。不必要求讲解词语的意思。
   ⑶ 质疑
   ⑷ 背诵词语。
  2、全班简单交流。

二、阅读短文《奇怪的大石头》
  1、初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大意。
  2、小组学习
   ⑴ 李四光是怎样从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活动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⑵ 同学之间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3、以质疑的形式在全班展开交流和讨论
   ⑴ 李四光小时候对这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在从启蒙老师、爸爸那里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学习了地质学后又专门考察了那块大石头,弄明白了它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经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现象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并且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注重实践、勤于思考,找出答案,也许真理便在其中。
   ⑵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曾从事蜻蜓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行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注重研究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并倡导将地应力分析用于地震及地区稳定性研究,取得了成效。著有《地球表面行迹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蜓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科学奇迹。那么,你们都对哪些科学技术有所了解呢?

二、了解克隆技术
  1、学生结合课前准备谈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教师补充介绍克隆技术成果。

三、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投影出示口语交际内容。
  板书: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1、自由读。
  2、质疑。
 
四、展开想象,畅谈理想
  1、学生交流。
    教师可提示学生: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12345
  2、班内典型交流。
    各小组内推选一名想象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的典型,在班内进行交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病和不良的交际习惯,要给予及时纠正,对交际中遇到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点拨和诱导。教师也可以利用范文加以引导。

五、发挥评价功能,激发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结束后,以各小组为单位,民主评选五名最佳表现者。评选标准:
  1、有关克隆的想象奇妙,有益于人类。
  2、交际过程中,表达流畅,讲普通话。最后颁发小小纪念品。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假如我会克隆〗
一、习作要求
  把关于克隆的想象写下来。要写清楚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二、习作重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习作指导
  1、回忆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关于克隆技术的美好想象吗?想不想把你的想象告诉更多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把它写出来。
  2、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有关习作的要求。
   ⑴ 自由读。
   ⑵ 质疑。
  3、写法指导
   ⑴ 想象要大胆,力求新、奇、趣、有益于人类。
   ⑵ 要写清楚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⑶ 构思要巧妙、脱俗。
  4、注意问题
   ⑴ 所有的想象都要以有益于人类为前提,严禁胡思乱想。
   ⑵ 文章的中心是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千万不要把重点放在“我是怎样克隆的”方面。
  5、范文点评
假如我会克隆

  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克隆我的杰克。(开篇点题,中心明确突出)
  前年,我用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买了一对小鸡。黄的我取名杰克,黑的我取名莉莉。它们着实叫人喜欢。软软的绒毛,清亮的眼睛,叫起来尖脆悦耳,跑起来活蹦欢跳,谁见了都想摸一摸,亲一亲。(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我精心地喂养着它们,嘴里往往念念有词,手里的饲料成了我“玩弄”它们的工具。它俩也真乖,只要听到我的叫声,便马上来了精神,扑楞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写活了,还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后来,莉莉死了。它是被邻居的猫咬死的。看着死去的莉莉,我悲伤地流下泪水。杰克也围着莉莉悲哀地叫着,叫声十分凄凉,十分孤单。直到我打死了邻居的猫,杰克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有情有意。)
  杰克慢慢长大了,脱了绒毛,换上了一身漂亮的羽毛,乌黑闪亮的长尾巴,金黄闪闪的颈毛和尾毛,红亮高大的红冠,俨然成了一个英勇的武士。(外貌描写真漂亮。选材典型,写出了鸡的“人性”。)它特别听我的话。我说“杰克,来,亲亲。”它就一下子飞上我的肩膀,将脸贴在我脸上。我说:“杰克,唱一个。”它便引吭高歌。我爸我妈却指挥不动,它只听我的指挥。爸爸妈妈说:“它还怪有人性的呢!”
  可是,有一天,杰克也死了。它死在邻居的狗手里。爸爸妈妈发现后,飞快地追赶,虽然从狗嘴里夺回了杰克,而它却已气息奄奄了。妈妈见不能活了,使宰了杰克。
  我伤心得很,我失去一个多好的伙伴啊!妈妈端上鸡肉,香喷喷的,可我吃不进,眼泪巴嗒巴嗒地直掉。(心里的悲伤写得细腻。)妈妈安慰我:“孩子,不要这样。你看,杰克虽然死了,但它的羽毛还在,你如果想它,就摸摸它的羽毛吧!”12345
  杰克的羽毛插进花盆里,很漂亮。
  杰克,我的杰克,我如果会克隆,我将会用你的羽毛,克隆一群杰克!那样,杰克就没有死。杰克就永远地给我欢乐。

【评析】
 小作者将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写得十分清楚。描写、抒情都十分出色。内容悲伤之中有趣味,真是范文啊!

我要克隆我自己

  看动画片《西游记》,只见孙猴子拨一根毫毛,在嘴上轻轻地一吹,于是就变出了一群孙猴子。它们与孙悟空一模一样,本领一模一样,将妖精团团围在中央,直到打死或活捉妖精。一看见这种场面,我就怦然心动。我要是有这种本领多好哇!(联想广)
  听说现代科学技术高超,发明了克隆技术,孙悟空不就是在克隆自己吗?我不也可以克隆一群我啊。(确实有相似之处)
  爸爸望子成龙,叫我又学这,又学那。可我不感兴趣,不去学吧,不行,老师要点名,爸爸还盯暗梢,心不在此,但你必须人身在此,我分身无术啊!我克隆一个我,让他代替我去学钢琴,老师老爸都还以为我潜心在学哩,我不正好踢我的足球?(原因一)
  现在,唉,也真是的,干嘛作业那么多?数学、语文、自然、外语,还加了一本又一本的《创练考》《精编》、《精练》,学习尖子们都叫嚷着做不完作业。把眼睛做近视了,把腰做歪了,把背做驼了,何况我这个差生呢?(语言优美,突出了作业负担过重。)对,再多克隆几个我,让他们都帮我做作业,一人一门课,这样,我不就解放了吗?(原因二)
  听爸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风景总相宜,黄山奇峰秀丽,泰山雄伟壮丽。可我是往之而身在家呀!我如果克隆出我,那我可就云游四海,游遍五洲奇山,阅尽人间春色,这也不枉此一生啊!(幽默风趣,又有对称美。)
  喔,我还带着我的克隆体,随我去战斗。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小偷,我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斗争,无奈我身小力薄,最后还是让小偷跑了。有了这一群我,再碰上小偷,我可真像孙悟空一样,团团将小偷围住,将他捉拿归案!(首尾呼应,结构安排恰当。)
  啊?这一群克隆的我诞生之日,那可是我幸福之始啊!(总结全文)

【评析】
  这篇文章幽默风趣,很有意思很有趣味。童心可爱,童心可叹。既表现了当代儿童美好的心愿,又批判了现代教育的不合理现象。

六、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2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