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幼儿园|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中关键字“示、无遗力、始、终、绝知、躬行”等词的意思,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背诗
第一组:《咏柳》 《咏鹅》—— 咏物诗
第二组:《静夜思》《忆江南》——思乡诗
第三组:《凉州词》(王翰、王之涣)——边塞诗
第四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别诗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是说理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的。我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那么对于说理诗来说一首诗就是——一个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细读题目,理解题意
(1)谁来读一读课题?正音“聿”,介绍“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
(2)理解示:这里的“示”,是指示训示,指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告诉。
(3)陆游在什么时候教育儿子什么道理呢?请你再读读题目,大胆猜一猜。
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全诗
(2)读出节奏:我们读诗时读出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
a示范读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b按着这样的节奏自己练练看。
c指名读
d齐读。

四、熟读古诗,注意字形
过渡:为了检查刚才同学们听得是否认真,看得是否仔细,老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填完。
(1)小黑板出示不完整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2)指名学生背,教师把诗填完整,学生跟老师一起书空,提醒学生注意“遗、工、觉、绝、”等字的写法:
古人学问无  力, 少壮  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  浅,   知此事要躬行。
(3)完整地读全诗。
五、扫除障碍,理解诗意
同学们都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我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请生交流)
1、通过预习,同学们读懂了这些关键词的意思。出示关键词的意思,说说诗意。
学问:读书学习,做学问;
无遗力:用出全部的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
请学生齐读。
知道了关键词的意思,那么整首诗的意思就易如反掌了。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
(1)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往往都是不遗余力的。
a无遗力:
师:有同学不理解什么叫“无遗力”?谁能说说。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
生:不留一点气力,全力以赴。
师: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
生:学习做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达旦的去学习。
师: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作学问是无遗力的?
生: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描绘了一幅怎样“无遗力”学习的画面?123
生:把头发系在梁头上,困了用针扎自己的大腿。
师:这样的学习真是——
(生齐读:无遗力。)出示:小卡片
生:匡衡的凿壁借光。
师:匡衡是怎样“无遗力”学习的?
生:没有灯光,在墙壁上凿一个洞,利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师:这种读书精神叫——
(生齐读:无遗力)
(2)少壮工夫老始成——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也就是说,自己的一生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努力。
a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做学问不仅要竭尽全力,还要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自始至终  坚持到底)
b引读: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
a汉代的孙敬,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来防止读书时打瞌睡,终于成为当代大儒,这正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战国时的苏秦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这也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c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这还是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过渡:我们做学问仅仅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够吗?让我们继续往下读,特别注意加点字和划横线的词语:
(3)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
a理解“纸上” ——书本上
b理解“浅”——浅薄 浅显 肤浅
(4)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深入透彻得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去实践。
a联系上句理解“此事”“绝”“躬”等字的意思。
b举李时珍的典型事例:大家一定都非常清楚地记得,四年级时我们认识的一位明朝医学界的名人,谁——李时珍:对,李时珍就是这样一位凡事“躬行”的典范,屏幕出示李时珍事迹,师生合作读事迹。
李时珍之所以能有这样伟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深深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啊!
c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亲自实践”对于理解知识真 谛的重要性吗?(医生、教师、骑自行车……请两三位同学谈谈)
d是啊,早在800多年前,诗人陆游就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做学问不仅要竭尽全力,还要坚持不懈;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要彻底理解知识的真谛,一定要亲自实践。
六、想象意境,走进作者
(1)激情渲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陆游在挑灯夜读,掩卷长思 ,啃读诗书  ,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
也许看到纸上谈兵的故事————
也许突然碰到一个困惑—————(学生实在不会就提醒)
预设:1、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123
2、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
3、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也许那个冬夜里陆游在读书时突然碰到一个困惑,他想马上去调查和实践,可是一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很难受,于是想到“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读书的好方法。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啊!
(2)父亲又会怎样深入浅出地将道理告诉子聿呢,请你来当一次现代陆游,拿起笔,用自己的话接着老师的开头继续往下写吧:儿啊,为父作了一辈子学问,终于明白……
生:“……古人读书都是不遗余力的。读书贵在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要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呀。但是光读书也是不行的,因为纸上得来的终究是很浅薄的,要想深入透彻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呀!”
(3)感情读诗:想想此时陆游会怎样对儿子说?引导学生用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等语气来读诗。
(4)背诗:这么深刻的道理,陆游用短短28个字就透彻得表达出来了,这就是古诗的凝练美,让我们再次齐背古诗,把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深深地刻在脑中。
七、拓展延伸
读关于学习很重要的名句
读一书,增一智。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关于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名言警句: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创作一两句关于读书与实践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搜集陆游的其余7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读一读。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21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