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主要内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校五星班级六(2)学科语文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时第二课时日期07/09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国情谊的叙事性文章,这是一篇典型的爱国主义鲜活教材。文章讲述了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后,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仍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还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从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二、学情分析课文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国情谊的叙事性文章,文中并没有多么深奥的词句,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篇课文应该并不难。只要学生能抓住围绕中心的重点词句用心去读,必能有所悟,有所感。通过全文感受的变化过程,就有最后的收获――爱国情感和对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敬仰之情。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教   学   过   程时间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3’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学生回忆、回答   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回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为本课的教学指明方向。                28               解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一)   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   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 “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1、学生通过对“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的揣摩,明白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理解感受肖邦对联祖国的热爱。 2、集体朗读本节。  学生回答、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1、学生重点理解:“悲愤欲绝” “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精神。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解决。教师应给予学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例如:听、读、思、议、画、找、写等。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由学生自己决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5           精读结束部分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2. (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1、学生读    2、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3、朗读肖邦的话,体会表达的情感4、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5、查字典理解“与世长辞”体会其中的情感。     2、学生感情朗读。在一篇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本段教学中,我紧抓这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深入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4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2、(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3、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1、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课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结束部分,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已经通过一堂课的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到达了含苞欲放的时候,而音乐的铺陈则成了学生感情喷发的催化剂与强化剂,在音乐声中,达到了情感共鸣,化成了千言万语,厚积薄发,课堂则到达高潮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1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