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视频】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姥姥的剪纸》。姥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技艺高超。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一句话怎么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的?
生:剪得惟妙惟肖,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可以看出姥姥平时勤学苦练。
师:你读懂了姥姥。
生:剪只公鸡能打鸣,就像真的公鸡一样。
师:把这些动物都剪活了,剪神了。这是村里人的赞叹,如果是你会怎么赞叹?
生:这是真公鸡吗?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我要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给我打鸣。
师:说得多好呀!我们看课文插图,这上面都是姥姥的剪纸作品,请你选择一个夸一夸姥姥。
生:哇噻,这是狗还是猪呀,这是一头猪呀,我要把它带回家喂食物吃。
师:后面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前面一句话有问题,连猪狗都分不清,那剪纸水平也太差了吧。
生:噢,麦考,这真像一只公鸡,它还叼着一只小虫子跑来跑去呢!
师:还来了个外国友人!
生:好精致的缝纫机呀,如果我带回家的话,一定能做不少的衣服。
师:我好像都能听到缝纫机发出的――
生:咔嚓咔嚓的声音。
生:老人挑着担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师:我们能听到什么?
生:他们笑着说:“今年大丰收了。”
生:这只小羊就像神笔马良画得一样,绝了!
师:绝了!
生:这只公鸡,好像在说good!
师:姥姥的剪纸good!我们一起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还有哪一句?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同学们把这一句话画下来。从这一句中的哪些词你读懂了姥姥的技艺高超?
生:我从“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可以看得出来。
师:说明对姥姥来说,操作非常简单。
生:我从无所不能可以看出来,你说出什么她就能剪出什么。
师:只有――
生:想不到。
师:没有――
生:做不到。
师:剪不到。
生:我从“普普通通”看出来,普普通通的剪刀和彩纸,在姥姥手里却什么都能剪出来。
生:从“要什么就有什么”也能看出来,就算是难度再大的也都能剪出来。
师: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剪纸作品,要剪到这样的程度难不难?
生:难
师:为什么?
生:剪得很细,像那台缝纫机上有很多的线,还弯弯曲曲的。
师:是啊,连线条都剪出来了。
生:那条狗中间的缝隙很小,很难剪。
师:再看看这只羊——
生:她把羊毛都剪出来了,好像都会蹦跳了。
师:啊,真不简单!在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普普通通的是剪刀,不普通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手。
生:姥姥创作的作品。
生:还有姥姥长年累月地练习。
师:普普通通的是一张张剪纸,不普通的是什么?
生:技艺的高超。
师:普普通通的剪刀和彩纸,普普通通地翻来折去,却创造出这样不普通的,精致绝仑的作品,你们读一读这句话,看能有什么启迪,能感悟到什么?
生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1234
师:从普通到不普通,从简单到不简单,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姥姥的技艺一年半载是练不出来的。
生:姥姥经常剪,所以剪得这么好。
师:我们由此明白什么道理?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普普通通的事情,简单的操作,如果不停的练下去,结果怎样?
生:越练越好。
生:熟能生巧。
生:闭着眼睛也能做得出来。
师:那就是说,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
生:不简单。
师:普普通通的技术练扎实,就会不普通,甚至于成为绝活。老师曾经看到一个人,能将生鸡蛋竖在桌子上,竖在杯沿上,最后竖在光滑的电灯泡上,普普通通的鸡蛋,普普通通的灯泡,却在他手上练就了这样的绝活。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
生: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将二个鸡蛋立在一块儿。
生: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玻璃上行走。
师:见到这样技艺高超的人,你会有怎样一种情感?
生:敬佩。
生:景仰。
生:赞叹。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这一句话,要读出对姥姥的敬佩。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师:正因为姥姥技艺高超,所以她的剪纸深入人心,但深入人心的仅仅是技艺高超吗?还有什么?
生: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师:“任谁开口都行。”换句话怎么说?
生:只要开了口,就都答应。
生:说到做到。
师:不管是谁来都开口答应,这里的“谁”可能是哪些人?
生:孙子。
师:那自然是在所不辞。
生:邻居,朋友,乡亲。
生:补鞋的。
师:剪个什么呢?
生:大鞋子吧。
师:哈,贴起来做个广告。
生:与她不和的人。
师:是啊,姥姥依然是:没问题!心胸是多么的开阔,怪不得她――
生:广结善缘呢!
师:来求剪纸的有年轻人,有孩子,有老年人,现在他们都来了。你们就是姥姥,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有求必应。老人来了,是老张,姥姥怎么样――
生: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是老人哪,和我说话是什么语气?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感觉咱俩亲近多了。
生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呀,就往窗户上贴,再过几天就过年了,给我剪几个好看的剪纸。
生:没问题。
师:剪什么呀?
生:给你剪个年年有鱼。
师:好。
生:喜鹊登枝。
师:啊呀,我太高兴了!这十里八村哪,我终于找到你这剪纸第一人哪,谢谢你能答应我。这时候来了个年轻人----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我马上要结婚了,你给我剪个什么呀!
生:我给你剪个喜字。
生:剪个“喜结良缘”。
师:全都是字呀。我还想要一点画呢。
生:给你剪个小孙子。(笑)
师:儿子还没有呢,就剪孙子啦。
生:给你剪个大胖小子。
生:给你剪个娃娃骑鱼。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喜欢剪那个“喜得贵子”。这时,孩子来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和孩子说话要亲切,再读――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还可以再亲一点,别把孩子吓着了。
生: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妈妈要过生日了,姥姥,您帮我剪几个剪纸送给妈妈吧。
生:我给你剪个大蛋糕。
生:我给你剪个你的全家福吧。
师:刚才姥姥说了这么多的剪纸,能剪出来吗?
生:能。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1234
生:无所不能。
师:只要想得到,她都能剪得出来,这就叫――
生:无所不能。
师:再读这句话。
生: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生:姥姥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
生:慈祥的老太太。
生:技艺高超。
生:乐于助人,
生:和蔼可亲。
生:有求必应。
师:只要开口,就答应下来,说明性格――
生:爽朗。
师:从洗衣服,纳鞋底等等可以看出来――
生:勤劳。
师:这样一个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的姥姥,作者怎么会不喜欢,不尊敬呢?所以在这祖孙俩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看第二段,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生: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身心入境的境界。
生:惟妙惟肖的境界。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特别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工夫不大、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师:读出无可挑剔----
生读
生:我觉得姥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师:读出这种境界来----
生读。
齐读。
师:姥姥是怎样解释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的?
生:熟能生巧。
师:你赞成姥姥的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成,因为姥姥经常剪喜鹊登枝。
生: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长年累月地剪,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姥姥讲的是正确的。
生:我们学校的姚老师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我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里练字。
师:熟能生巧!
生:古时候,一个卖油的老人把一个铜钱放在一个油壶上,他舀起一勺油倒进油壶,油从铜钱孔里倒进去,却一点儿也没有沾到铜钱。
师:熟能生巧!
生:我妈妈切菜和剁肉,想切多快就切多块,想切多大就切多大,从来没有切到手。
师:所以,姥姥说――
生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长日久,熟能生巧。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到姥姥剪纸非常的“熟”?
生: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她每天都在剪。
生:每天练习,勤学苦练。
生:我看到作者写到六个“剪”字,说明姥姥一年四季都在剪,所以熟能生巧。
师:他最会读书了,我们把这六个“剪”字都圈出来。姥姥几乎天天都在剪,不论什么时间,她都在剪,都要剪,所以姥姥的手――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就是说她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生:她天长日久地练习,心中都有数了。
生:姥姥已经达到了手和剪合一的境界。
师:手剪合一的境界了!说得太好啦!
生:手不离剪。
师:就像曲不离口一样。
生:我体会到姥姥高超娴熟的技艺。手就是她的眼睛。
师:我们使用剪刀比较笨拙,但姥姥却运用得灵巧自如,谁能读出姥姥动作的娴熟----1234
生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
师:这位技艺高超的姥姥不仅给人们创作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同时也与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意。默读第三段,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孙俩的融融亲情。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机灵鬼!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那头牛就像是姥姥,那只兔子就像是孙子,可以看出姥姥非常喜欢孙子。
生:就像那只兔子骑在老牛背上一样。
生:姥姥非常疼爱孙子,害怕孙子去河里游泳出危险。
生: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这写的仅仅是老牛吗?
生:这敦厚的老牛就是姥姥,这活泼的兔子就是孙子。
师:通过兔子和老牛之间的玩耍,可以看出我和姥姥之间融融的亲情。大家看这句话,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一般姥姥还可以怎么夸?
生:淘气包。
生:调皮鬼。
生:小机灵,跟你爸爸小的时候一模一样。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50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