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

    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

  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

   ⑴ 很难读。

   ⑵ 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

   ⑴ 多读几遍。

   ⑵ 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分两步解决问题:

   ⑴ 结合注释读明白。

   ⑵ 理解大意读通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⑴ 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⑵ 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近来议论的。)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学生评读。

  2、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的语调、速度、情感。

  3、学生齐读。带着自己认可的情感朗读。

  4、再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两小儿辩斗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5、朗读课文。合作读。教师择要板书:

           大则近 小则远

       故 晨午  不能决

         凉则远 热则近 

  6、讨论:

    孔子不能决,你们知道奥秘吗?(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

  7、你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吗?


五、分角色表演诵读

  注意读出两小儿辩斗的语气。

  1、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对话。

  2、分角色用书上的文言文对话。

  3、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对话练习。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总结学习方法:

   ⑴ 知道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总结学习内容,渗透思品:

   ⑴ 通过学文,你知道了什么?

   ⑵ 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丰富?

     学无止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⑶ 思品渗透: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课外延伸

  将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12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午)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教后反思】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

  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6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