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实录特等奖|月光曲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内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2、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意境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文本
师:刚才我们欣赏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
师: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
师:看到这个“曲”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师:他是我们的课文题目,也是一首夜曲,你再把他当作乐曲读一读师:你猜一猜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师:同学们,语文课可不是音乐课,音乐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听,轻           快速浏览,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浏览,第九节。
师:那是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直接《月光曲》呀?
生:我觉得他是通过写兄妹俩的想象,来写出贝多芬弹的这首曲子非   常好。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兄妹俩的想象?-----“好像”
师:真好!这种用心读文,抓住词语……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生:皮鞋匠和盲姑娘是一边听着乐曲,一边联想到了这个景色,所以我认为他在从侧面来写这个《月光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大概就是情由心造、境缘曲生呢?
    (课件出示:境缘曲生)大家来细细品品这个词语?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哥哥产生联想的句子?(课件出示)
师:哥哥的头脑中一共联想到了几个画面:(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师:既然提到了境缘曲生这个词语,那你们来读一读,看看你听出了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师:孩子,你的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但很难说是深刻的,这一段,张老师就教大家如何把课文读得深刻,好吗?
师:我来猜想,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谁接着往下说?
生: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轻快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课件乐曲的旋律是------的,所以兄妹俩产生的联想是-----)
生: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板书)
师:这是咱们猜想的。师:读出来。
 生:“他好象面对……”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
生:越来越高
师:再后来你听出了怎样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师:板书: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你来读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读,读出这种高昂的旋律。这是我们从文字中听出的旋律的变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个别读
(这位同学为什么能读得这样好呢?是因为她进入了故事中去,如临其境,舒缓处就来它个舒缓,激昂处就还它个激昂)
师: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描写月光曲意境的段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在座的老师们听!123
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
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月光曲(师介绍第一第二第三乐章)问:为什么笑,猜对了吗?看来我们都有一双发现音乐的眼睛。这首能让我们的思想蹁跹起舞,灵魂自由飞翔的《月光曲》,它的作者就是----贝多芬。(课件介绍贝多芬以及名言)
二、融入文本    体会经过
(一)
师:让我们牵着文字的手,一起去聆听月光曲背后的传说!(浏览课文1---3段) 思考: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板书:情感   悠闲
         2、读一读兄妹俩的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师: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师:读读相关句子。指导读。
生2:小女孩很想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
生3:姑娘很无奈,只听过几遍。
生4:哥哥很难过,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师指导读出哥哥难过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丧。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师:他体会到矛盾的心情,你体会到了吗?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随便说说”
师: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你们瞧,咱们读着读者不就把文章读深刻、读懂了吗?
2、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时的渴望;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愧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时的矛盾。)
师:现在你就站在屋外,此刻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你心中涌动着的那种感情叫做:同情(板书)
(二)浏览课文的6----8段
思考: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几次琴?弹奏的是什么曲子?谈得怎样?
1、指名回答。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这种感觉让所有的听者都生出同情而又深受感动。
3、第一次弹奏的曲子是?谈得怎么样,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轻声读,师巡视指点。 生:因为姑娘听出是贝多芬。
生:姑娘是他的知音。师:从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从音乐中能悟出贝多芬的情感。
师:读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生:齐读
师: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课件出示)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生:齐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师:此时贝多芬产生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为钟子期而弹的那种激情。(板书:激情) 123
师:音乐在静静地流淌,月亮升起,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清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宁静)
师:此时贝多芬眼前有景,心中有情,灵感早已汇集指间,演绎成了这千古流传的《月光曲》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曲源境生  曲源情生”
4、生:配乐深情朗读第九段
师:这首曲子谈得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陶醉)
师:在英国有句谚语: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读了月光曲,就理解了,  贝多芬也给了盲姑娘一双眼睛。
5、闭目静想。
6、师:贝多芬这位平民音乐家也用时间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读贝多芬的名言)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飞奔”感受到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1:着急。生2:十分欣喜  师:一种欣喜,一种激动。
三、学习写法   体会妙处
师: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师:这节课,我们以耳聆听、以目眺望、以心感受、读一段文、赏一首曲、悟一种情,每一个人都不禁被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所深深地感动,这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出示: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动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41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