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书后第三项读读写写中有几个词语,请打开听写本来听写一下。
  师:(抽出一本听写本投影)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附近”的“近”写错了。
  生:总体上写得还是挺漂亮的。(生笑)
  师:老师希望大家今后首先要把字写正确,其次还要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师:(出示文中6个词语)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请齐读一遍。
  师:大家对照批改,有错误的课后订正。
  师:全对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大部分学生举手)
  【点评: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既要“学得”,又要“习得”,尤其对孩子来讲,很多是“习得”的,需要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学生写字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堂堂练、天天写,经常检查巩固。王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听写词语,及时反馈评价,及时组织学生订正,并向学生提出“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要求,这样教学扎实、真实。】
  师:同学们刚才来上课的时候,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你能选用这些词语描述雨景吗?想好再说。
  生:今天天气闷热,过了一会儿,大雨如注。
  生:今天我们来上课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就大雨如注。
  【点评:教师善于因势利导,敏锐捕捉与课堂教学情境有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亲身的感受,沟通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的世界与符号的世界,这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符号的世界也变得不再抽象。】
  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写的小故事就发生在雨中,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假日里,天气闷热,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突然下起了大雨,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师: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板书:让雨衣)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让雨衣?
  生:他们为什么只带了一件雨衣?
  生: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
  【点评:美国人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当今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改革在于:课堂教学要从“问导”走向 “导问”。目前的语文教学,重视教师“问导”,但对学生“导问”重视不够;关注教师如何提问,但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是消极的、被动的。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师:读到这儿,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萨沙也有自己的疑问,谁来读一读?
  生: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师:很好!你读出了萨沙的不明白、不理解。谁再来读一读?
  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这是妈妈回答萨沙疑问时说的一句话。你读懂什么了?
  生:我读懂了萨沙在妈妈的眼中是弱小的。
  生:我读懂了每个人都要帮助比自己弱小的。
  师:谁会读这句话?
  师:(生读)老师听出你强调了“比自己”三个字。你会填吗?
  出示填空:在()的眼中,()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123
  生:在爸爸的眼中,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
  生:在妈妈的眼中,萨沙是弱小的,所以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
  师:这句话暗示了在这一家人中,萨沙是最弱小的。爸爸妈妈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引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保护弱小 )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要强调“每个人”?
  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弱小的时候,都有需要保护的时候。
  生:大家都应该这么做。
  师:这里的每个人指所有人,当然也包括萨沙。妈妈为什么要对萨沙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做呢?
  生:妈妈告诉萨沙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生:妈妈在教育萨沙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萨沙听了妈妈的话,怎么说的?
  生: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难道我就是最弱小的?
  生:我一定要用行动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你怎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萨沙的那种不服气、不甘心。谁都不愿意当弱小者。
  师:妈妈听了笑着说什么?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你读懂了吗?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师:你能读出反问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理解?请同学们默读萨沙与妈妈的两次对话,注意妈妈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再想一想。(默读、小组交流)
  生:要是你能保护比你弱小的,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
  生:要是你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你连妈妈的暗示都读出来了,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真是了不起。
  师:谁想读?(指名读)
  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王老师也想读,想听吗?
  生:想。
  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要边听老师的声音,边看老师的表情。好吗?(师范读,生再读)
  师:萨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情急之下,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师:在萨沙的眼里,蔷薇花为什么是弱小的呢?
  生: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师: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蔷薇花此时很弱小,毫无抵抗能力。
  生:我体会到此时的雨下得很大。
  师:还有谁没机会回答的?好!就请你。
  生:我感受到蔷薇花很无助、很弱小,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从“低垂着头”“娇嫩纤弱” 读出来的。
  师:雨中娇嫩的蔷薇此时多么需要别人的保护啊!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当滂沱大雨来临之时,萨沙掀起雨衣盖在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指板书)
  师:所以萨沙又对妈妈说什么?
  生:“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萨沙现在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师:从萨沙的表情可以体会他此时心情怎样?123
  生:他很高兴。
  生:他很激动。
  生:很自豪。
  生:很有成就感。
  师:你会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点评: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曾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四年级下册有四个训练重点,其中一个就是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逐渐深入讨论,透彻理解妈妈所说的话,体会萨沙的情感变化。】
  师:故事到这儿戛然而止,你能想象一下,萨沙的妈妈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说呢?
  生:是的,你现在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
  生:妈妈微笑着说:“你用行动证明了你不是最弱小的。”
  生:你真聪明,妈妈为你自豪。
  生:妈妈欣慰地说:“你已经学会了保护比你更弱小的。”
  师:是啊,“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说这句话时,眼里看到的是这一家人,认为萨沙是一家人中最弱小的。萨沙不甘心弱小,受到妈妈的启发,急中生智,由人及物,保护了娇嫩纤弱的野蔷薇,他们一家人都分别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着这句话。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谁读萨沙的话?谁读妈妈的话?其他同学读叙述部分,边听边注意体会人物对话中蕴含的道理。(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那你们甘心做最弱小的吗?生活中,你又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呢?好好回忆,把你保护弱小的真实的小故事写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一天,我坐公共汽车,看见一位老奶奶,我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连声向我道谢。
  生: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玩,看见一个小男孩跌倒了,我开始不想扶,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生笑)走过去把他扶了起来。
  师:还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下节课再安排时间交流。
  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有时候我们是弱小的,因此受到了别人的保护;但有时候我们也是强大的,因此我们也要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多媒体出示图片)这一幅幅画面生动地说明了“每个人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师:课后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二、三题。
  【点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不仅因为语文本身就浸润着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精神,更因为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王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并借助于朗读、写话实现师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朗读是为了表达文本中的情感,而写话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这样,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6850.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