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中失望在孤独中疗伤啥歌]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及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阅读的质量及品位。
综观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语文课上,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再加上语文课,老师有太多的“干涉”,只想牵着学生跟自己走相同的思路。许多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期待”暂放一边。如此被动的参与思维,他们怎么能乐起来。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这种期待现象,利用阅读期待,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的心态,在“期待”中“悦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想读书,在阅读中倾听作者的心声,品味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拓宽阅读的空间。
【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题目叫-----《神笔马良》。
出示生字“良”
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字。
生拼读
师:在哪见过它?
生:我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老师打的良。
师:对作业本上,老师打的优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
师:我们知道马良有一枝神笔,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马良用它帮助了许多穷人,这样神奇的笔,你想要吗?
生齐喊:要!
师:有个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翻开课文108页,第23课《假如》,自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学课文
片段二:体会“风中的小树”,学习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生初读整体感知文本后
师: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树。
(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快被冻死了。
生:我看了风刮得很大,小树都被吹弯了腰。
师: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
生看书后回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能演一演吗?
师: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摇摇摆摆,浑身发抖。12345678
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风太大了。
师:小树小树你缩着身子,在轻轻叹息什么?
生缩着身子,一脸无奈:唉——好冷啊!
生皱着眉头:唉——可恶的冬天!
生缩着身子跺着脚:唉——寒风快冻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点过去。
师:你就是那棵寒风中的小树,能把你的动作和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1读:语气较平淡。
师:我给你配上风声,你再来试试看。
生配风声读,比刚才好多,读出小树的寒冷。
师:现在是冬天的感觉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了。还有谁想读?
生2读
师:真好,我仿佛看见了一颗浑身发抖的小树。
生3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多可怜的小树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配风声齐读句子。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学习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出示西西图片
师: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生1高兴地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开心。
生1:下课了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同学玩游戏,心里特别开心。
生2:兴高采烈地读
师:我看出来了,你读得眉飞色舞,为什么这么读?
生2兴奋地说: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踢足球,我们队赢了,我心里觉得特别爽。
师:是啊,能在操场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兴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话锋一转)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生:感觉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开心地在操场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难受。
师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现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读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从此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永远都不能像我们一样了,我心里非常伤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怜的西西。
师:是啊,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处,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感受。
引读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以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只有轮椅陪着他。
下课了,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
师:星期六,小朋友高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动物园,游乐场玩耍时,西西——
师:下雪天,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时,而西西——
师: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玩。
生:他多想能拥有一双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师:可是西西他能吗?
生:不能!
再读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片段四:拓展写话,释放情感
师: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
师: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帮助谁?12345678
师:小组合作,各挑选一个,仿写: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小组交流:
第一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区的孩子画许多衣服和食物/让他们不用在寒冷的北风里挨饿、受冻。
第二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被污染的小河画清清的水,让它恢复以前的明净。
第三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也能看见这美丽的世界。
第四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自己/ 画一对神奇的翅膀。
飞向痛苦的心灵,献上一份快乐。让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爱!都永远开心!
小组展示:配乐朗诵
作业:观察自己身边,谁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它),然后再仿写一段。
【案例分析】:
上述几个片段中,我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感受、朗读、品悟,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兴趣,诱发阅读期待
我以“良”字教学切入,这个字作业本上常见,联系知识经验,理解了良的意思,并以这个字组织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还是二年级的学生,课堂的纪律还须经常提醒,通过这样暗示性、期待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能好好表现,让学生在老师对他的满怀期待中进入学习。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揭题后,学生自然会质疑,“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因而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就被引向了课文内容。于是我指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满怀期待中投入阅读,在这种内力的驱动下,学生初读兴趣盎然。
二、巧牵路线,再造阅读期待
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阅读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教学当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学生已经明白了小姑娘用神笔给谁画了什么,知道了这个答案,这是他们往往对课堂不再有初读时那种积极的兴趣,预料到这一点,我及时调整,过渡提问: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小姑娘的帮助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12345678
“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相互沟通,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创设情景,引发阅读期待
创设情境,即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教者设置的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中。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
教学中,我通过看图听风声,把学生带进了寒冷的冬天,让学生看图说话,对课文内容相当于先进行了预测与猜想。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后,我问学生课文是怎么写小树的?又让学生回到文本,一个“缩”一个“叹息”与自身刚才的用词进行比较,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又创设情景,师生角色对话,把自己就当成那棵风中的小树,一次次的对话交谈中,角色的扮演中,学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与孤独。这样的情景氛围一定要融于真个课堂,当学生不能读出小树的寒冷时,我没有评价,也不指导该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再听风声,在呼呼的北风中,他自然就读出了那种味道,读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较低,阅读能力也很有限,他们的“期待视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而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只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精髓依赖于教师的分析、提问、灌输是不能为学生所汲取的。在学习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这个句子时,我巧妙地创设情境,联系自身,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我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西西的不幸,先引导让孩子自己联系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快乐地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然后话锋一转,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个“不能”,一个 “再也不能”,强烈的对比中,孩子动容了。再通过排比句式感情引读在我们开心玩耍时“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字里行间无不感受着西西的不幸,和我们无限的同情,有几个孩子哭了。孩子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此时被激发。
四、解放课堂,催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它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去。这就提醒我们,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我们教师不是要去给这个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过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投入到文章内容中去,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读的自由,没有干涉,没有强加,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才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期待心理”。也只有带着自己的期待、愿望的阅读,才能自由的走进文本,畅游于故事情节中,语言文字中。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延时评价,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自我感悟的机会。读小树可怜时,一个学生读不出小树的可怜,我没有评价,也没有指导他该怎么读,而是让他再听听风声,在情景的创设中,他感受到了,也读出来了。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句时,我也是引导孩子联系自己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想想该怎么读。孩子很好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说出了这样读的理由。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12345678
他们在创设的阅读期待中,尽情展现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从他们的发言中,我看出他们的阅读是有效的,他们已经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孩子们在期待中,不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升华了文本。他们的交流诠释着悟性,释放着灵性,再现着创造性。
五、拓展文本,延伸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没有答案的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期待视野乃是由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构成的主观知识经验系统。期待视野下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接纳文本,而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因而阅读期待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空白,“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个省略号引发了孩子无限的爱心。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感受这个世界不幸的人与事,激发同情心。然后模仿课文诗歌形式仿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这样的写话训练,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也内化了诗歌的语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是让小组合作写。课后又布置孩子们,观察身边谁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它),然后再仿写一段。开放性的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利用这样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写作,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学语言,而且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提升阅读品位。阅读因为期待而充满希望,阅读因为期待而充满美好!把“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动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摇篮。让我们从“阅读期待”开始,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悦读吧!
另有一篇类似的:
《假如》教学案例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出示生字“良”。
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字。
生拼读
师:在哪见过它?
生:我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老师打的良。
师:对作业本上,老师打的优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12345678
师:我们知道马良有一枝神笔,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马良用它帮助了许多穷人,这样神奇的笔,你想要吗?
生齐喊:要!
师:有个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翻开课文第23课《假如》,自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学课文
片段二:体会“风中的小树”,学习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生初读整体感知文本后
师: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树。
(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快被冻死了。
生:我看了风刮得很大,小树都被吹弯了腰。
师: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
生看书后回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能演一演吗?
师: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摇摇摆摆,浑身发抖。
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风太大了。
师:小树小树你缩着身子,在轻轻叹息什么?
生缩着身子,一脸无奈:唉——好冷啊!
生皱着眉头:唉——可恶的冬天!
生缩着身子跺着脚:唉——寒风快冻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点过去。
师:你就是那棵寒风中的小树,能把你的动作和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1读:语气较平淡。
师:我给你配上风声,你再来试试看。
生配风声读,比刚才好多,读出小树的寒冷。
师:现在是冬天的感觉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了。还有谁想读?
生2读
师:真好,我仿佛看见了一颗浑身发抖的小树。
生3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多可怜的小树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配风声齐读句子。
师:面对他们的无奈,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
生:我会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生:我会用棉花包住小树的树干。
师:老师听了很感动,小树听了也一定感动极了。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我替小树谢谢你。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学习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出示西西图片
师: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生1高兴地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开心。
生1:下课了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同学玩游戏,心里特别开心。
生2:兴高采烈地读
师:我看出来了,你读得眉飞色舞,为什么这么读?
生2兴奋地说: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踢足球,我们队赢了,我心里觉得特别爽。
师:是啊,能在操场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兴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话锋一转)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生:感觉挺惋惜的。12345678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开心地在操场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难受。
师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现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读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从此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永远都不能像我们一样了,我心里非常伤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怜的西西。
师:是啊,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处,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感受。
引读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以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只有轮椅陪着他。
下课了,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
师:星期六,小朋友高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动物园,游乐场玩耍时,西西——
师:下雪天,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时,而西西——
师: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玩。
生:他多想能拥有一双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师:可是西西他能吗?
生:不能!
再读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片段四:拓展写话,释放情感
师: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 厉 害的地球妈妈……
师: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帮助谁?
师:小组合作,各挑选一个,仿写: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小组交流:
第一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区的孩子画许多衣服和食物/让他们不用在寒冷的北风里挨饿、受冻。
第二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被污染的小河画清清的水,让它恢复以前的明净。
第三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画许多房子,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要住帐篷。
第四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妈妈画出他们的孩子,让他们不再哭泣。
小组展示:配乐朗诵
作业:完成小诗。
课后反思:
上述几个片段中,我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感受、朗读、品悟,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因此,上课伊始,我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让学生也产生一种想拥有一支神笔的愿望,然后我问:“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什么?”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文中看看啦。12345678
二、点燃火焰,生命涌动
有个心理学家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学生将小树和小鸟的可怜体会的 入木三分的时候,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面对他们的无奈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学生一句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爱。那作者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再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理解文本。
三 创设情景,引发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即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教者设置的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
教学中,我通过看图听风声,把学生带进了寒冷的冬天,让学生看图说话,对课文内容相当于先进行了预测与猜想。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后,我问学生课文是怎么写小树的?又让学生回到文本,一个“缩”一个“叹息”与自身刚才的用词进行比较,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又创设情景,师生角色对话,把自己就当成那棵风中的小树,一次次的对话交谈中,角色的扮演中,学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与孤独。这样的情景氛围一定要融于真个课堂,当学生不能读出小树的寒冷时,我没有评价,也不指导该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再听风声,在呼呼的北风中,他自然就读出了那种味道,读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在学习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这个句子时,我巧妙地创设情境,联系自身,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我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西西的不幸,先引导让孩子自己联系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快乐地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然后话锋一转,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个“不能”,一个“再也不能”,强烈的对比中,孩子动容了。再通过排比句式感情引读在我们开心玩耍时“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字里行间无不感受着西西的不幸,和我们无限的同情,有几个孩子哭了。孩子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此时被激发。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记得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赤子般的真情,有火山喷发般的力量。因而阅读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空白,即课文后面的省略号,来引发孩子无限的爱心。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明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四川地震后的场面......让学生感受这个世界不幸的人和事,激发同情心。然后仿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这样的写话训练,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内化了诗歌的语言,这是多好的积累语言,习作的机会呀,我怎能错过。
五、赞美激励,享受成功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对孩子的点滴成功给予充分的鼓励。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参与的信心,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5233.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详细阅读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详细阅读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详细阅读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
22×5的歌声_22、歌声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