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剪教案_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二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页。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分层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自主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在同学的帮助下,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中,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折法和剪法)。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以六人或七人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为主。每组一般由一至两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四个能力一般的学生,一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组成。 (2)请你想一想,我是怎么剪出两只连续的蝴蝶的?   出示剪剩的底部。   师:告诉你,秘密就在这张纸上。   引导学生分析折的原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着图,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一猜,给予学生猜想的空间,建立起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实践探究   1.初次剪蝴蝶。   (1)以小组为单位实践探讨:怎样折才能剪出两只蝴蝶?   出示学习提示:确定折的方法动手实践交流、反馈。   (2)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折法。   ① 拿一张纸折三折。   ② 拿一张纸对折两下。   (3)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   (对折再对折比较简便)   备择方案:如果无法比较出好坏,教师让不同折法的学生在纸上画好蝴蝶,剪一剪。   个别化辅导:小组学习时,教师进入一至二组参与讨论、巡回,了解、收集学生的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学生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探究交流来发现方法,掌握方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没有作出评价,而是让他们把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折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再次剪。   师:根据刚才我们讨论出的折法,你能试着剪两只蝴蝶吗?   (1)学生再次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 两只蝴蝶不连续。   ② 一只蝴蝶完整,另一只蝴蝶不完整。   备择方案:如果没有学生出现错误情况,教师拿出错误进行分析。   个别化辅导:教师观察动手能力较弱学生的剪蝴蝶过程,研究其错误根源。   (2)请剪成功的学生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剪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归纳要注意两点:   ① 必须从不开口处画半只蝴蝶。   ② 大翅膀不能剪断。   师:为什么大翅膀不能剪断?   生:如果剪断,蝴蝶就不连续了。   (3)师:请剪错的同学再剪一次,剪对的同学仔细观察一下,他剪对了吗?   个别化辅导:有针对性地关注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动手实践 ,再让成功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不仅给予其他同学启示,也使自己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成功的学生去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努力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四、发挥想象,探究规律   1.剪自己喜欢的图案。   (1)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剪两只连续的蝴蝶,你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他你喜欢的图案吗?   生:能。   (出示墙报)   (2)学生三次动手实践。   出示学习提示:剪一剪,剪出你喜欢的图案一边剪一边填一填,如果对折3次或4次,能剪出多少个图案最后把你剪好的图案贴上墙报,写上自己的名字。   个别化辅导:参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和中等学生的剪纸活动,并与他们交流剪的过程及图案个数。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留给了学生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布置墙报的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使学生体验成就感,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想一想,找规律。   (1)反馈填表结果。 对折次数格子个数图案个数1212423844168   (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多折一次,图案个数是前一次的2倍。   对折一次图案个数1个   对折二次图案个数1×2=2(个)   对折三次图案个数2×2=4(个)   对折四次图案个数4×2=8(个)   生:格子个数是图案个数的2倍。   图案一个格子个数1×2=2(个)   图案二个格子个数2×2=4(个)   图案四个格子个数4×2=8(个)   图案八个格子个数8×2=16(个)   图案个数×2=格子个数   ……   备择方案:如有学生没有发现规律,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从实践中去发现规律,归纳规律,从生活中的现象来透视数学问题。]   3.应用规律。   师: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对折5次,格子数与图案数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图案个数是8×2=16(个),格子个数是16×2=32(个)。   [设计意图:发现规律之后应用规律,把所学知识抽象化。]   五、课堂总结   1.师: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1)教师示范,出示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美。]   【设计说明】   1.以课标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剪一剪”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课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新鲜而富有挑战性。   2.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剪一剪”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我注意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的一开始就复习巩固了学生早已熟悉的内容:对称图形,为建构新知识打下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我提供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如:裙子的条纹,衣服的花边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掌握剪两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小班特色,通过六人小组讨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促进生生间的互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实践活动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剪出各种各样的连续对称图形,显示出学生创造的能力。让自由、创新、审美的气氛在课堂中弥漫。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57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