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教材8册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第5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3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出示题目。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要求“余刚家与少年宫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余刚行走的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不知道,要先算。

所以9时16分-9时=16分,16×75=1200(m)。

教师: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所涉及到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我们研究的是一个人行走在家和少年宫之间的问题,如果是两个人从各自的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会出现哪些情况?大家分析一下。

(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两人相向而行的问题。

二、 进行新课

(出示例1)

教师:请同学们先看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理解信息

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两人行走的时间各是多少?(行走时间相同)为什么?(两人9:00同时出发,9:16正好相遇)。

两人行走的方向是怎样的?什么是相向而行?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下。

2.分析问题

由于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当两人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与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有什么联系?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要求余刚和苗苗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两人一共行了多少米。

学生2:要求余刚和苗苗家相距多少米,只要把两人行的路程加起来。

3.独立思考、合作解决

解题思路1:先算余刚行驶的路程,再算苗苗行驶的路程,最后把两人行驶的路程加起来:75×16+70×16

解题思路2:先算余刚和苗苗每分行多少米,再算两人16分行多少米:(75+70)×16

教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喜欢?

学生1:我利用的乘法分配律来想的,更简便。

学生2:因为先算两人每分行多少米,再算两人16分行多少米,只算两步,更简单。

教师:两人都说到了第二种解法更简便,那么你理解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如果两种方法都理解,那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变换条件,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

出示第30页议一议,算一算。

(1)教师:现在两人是同时出发的吗?谁先出发?那么余刚走的路程与原来有变化吗?

请再次独立思考,与同桌伙伴交流后,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又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2)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1:第一次算余刚提前4分行驶的路程,第二次算余刚16分行驶的路程,第三次算苗苗16分行驶的路程,最后把这三次行驶的路程加起来。

60×4+60×16+70×16

解题思路2:先求出余刚4分走了多少米,再求出余刚和苗苗16分走了多少米,最后把两段路程加起来:60×4+(60+70)×16

解题思路3:先算余刚20分走了多少米,再算苗苗16分走了多少米,最后把两人走的路程加起来:60×20+70×16

解题思路4:先把两人走的时间都看成20分,算出两人20分共走的路程,再减去多给苗苗算了4分走的路程,就是余刚和苗苗家相距的路程:(60+70)×20-70×4123

客车的速度是40 km/h,轿车的速度是80 km/h;也就是说两车的速度不同。

两车是相向而行,也就告诉了我们它们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是“相向而行”。

客车先开了2 h后轿车出发一起行驶,就说明两车的出发时间不同。

2.分析问题。

教师:告诉的所有信息都与车的行驶有关,要求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与两车的行驶有联系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两车在中途相遇了,所以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就是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

学生2:要求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只需要两车行驶的路程合起来。

3.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教师:你知道怎样求出两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吗?请认真思考。

(1) 独立思考解答。

(2)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案。

(3) 全班交流。

教师: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可能出现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算客车行驶的路程,再算小汽车行的路程,最后把两车行驶的路程加起来:40×6+80×4。

解题思路二:先算客车2时行的路程,再算4时两车共行驶的路程,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可以是40×2+40×4+80×4;也可以是 40×2+(40+80)×4。

教师:思路一样,解题的算式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学生1: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先算客车先开2时所行的路程,从8时开始,就可以看成是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行驶,到中午12时相遇,这一段路程可以用“速度和×相遇时间”来算。学生2:我也喜欢第二种方法,两个算式比较,后半部分实际上用到了乘法分配律。

解题思路三:把客车和小汽车都看成行6时, 把总的路程减去客车少行2时的路程:(40+80)×6-80×2。

解题思路四:因为客车的速度是小汽车的一半,它6时行的路程相当于小汽车3时行的路程:80×(6÷2)+80×4或80×(6÷2+4)

教师随学生的讨论、交流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哪一种是你最能理解的?你最喜欢哪一种?请把它的解题思路和同桌相互说说吧!

5.加深认识

教师: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明白两人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在思考解题方法时,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去列式解答。

三、 课堂活动

独立完成第33页第1题,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 课堂练习

第34页1~4题。

五、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

教师:学习数学知识,就应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思考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如果都像这节课一样,开动脑筋,多角度的去思考,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31页例2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一、 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两货车上午8时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45km,乙车每时行40km,下午13时两车途中相遇。

你知道a、b两地相距多远?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2教师:如果我们把本题中两车看成两个工程队,把它的行驶速度看成工程队的工作效率,那么两车行驶的时间相当于工程队的什么?(工作时间)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当于工程队修复的公路。

即可以把本题改为下面的问题。

看看你会解吗?

出示改后的问题:甲、乙两队7月25日起从这段路的a、b两端同时开工,到7月30日(含7月30日)修通这段路,这段路有多少米?

(1)教师:请认真看大屏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说一说(45+40)的和表示什么,乘6的积又表示什么。

如果将这条路的长度当成已知条件,两队每天修路的米数和同时开工的时间不变,问8月1日前能否修完,又该怎样解答?

二、分析解决问题课件

出示p31页例2。

1理解信息

(1)教师: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弄清了要求哪些问题;

学生:我知道了要修的公路全长是510m,还知道了两队是从7月25日开始同时开工,要回答8月1日前能否将这段公路修完?

2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要求8月1日前能否修完,说明与修复的什么有关?(时间)

你有什么办法来回答这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伙伴商量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汇报。

学生:我想,要回答8月1日前是否修完,我就先算两队修完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再算7月25日到8月1日前有几天,把这两个时间进行比较就知道了,算式是:510÷(45+40)=6(天)。

再用6天<7天说明能在8月1日能完成。

(3)教师:除通过比较时间来回答问题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可以通过这7天修的路程与要修的路程来比较,我先求到每天修多少米,再求7天修多少米?(45+40)×7=85×7=595(米)。

595 m>510 m,所以可以在8月1日前完成。

教师:你理解哪种算法?但两种算法都要先算什么?(时间)

(4)改问题,再分析解决。

(第32页算一算)

如果按计划修完这段路,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你能回答吗?

先独立思考,再列出算式。

对可能出现的解题思路作分析。

45×7-40×7(45-40)×7

你能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解题思路吗?

学生1:先求出甲队7天修的米数,再求乙队7天修的米数,用甲队7天修的米数减去乙队7天修的米数就回答了问题。

学生2:我想先求出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多少米,再求出甲队比乙队7天多修多少米,就解决问题了。

你理解了这两种解题思路了吗?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5)加深对问题的分析。

教师:解决例2的问题,你是怎样想例2的第2问呢?

所以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不止用一种方法,在多种解法中,你应该尽量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用自己理解的、更简便的方法解决)

三、课堂活动

1.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桌交流。

第3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独立完成作业第35页5,6,7,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那些体会?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4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