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有余数的除法|五、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7~98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中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小白兔家要来客人了,它采了许多花,要把这些花插在三个花瓶里,可是不知道怎么放,你们能帮帮它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97页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12÷3=4(枝)
教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叫做什么?(被除数)表示什么?(表示一共有12枝花)3叫做什么?(除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成3份)这个4枝叫什么?(商)表示什么?(表示每份有4枝)。
教师: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你们会列竖式吗?自己先试一试。
学生自己试写,教师巡视,如果有写出来的可以让他说一说,如果没有写出来就直接由教师板演出示。
讲述:12除以3的竖式是先写被除数12,然后写“丿”表示除法,在“丿”的左边写除数3。想一想,把12枝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枝花?(4枝)就在除号上面对齐2的位置写上4。
教师:有3个花瓶,每个花瓶分了4枝花,算一算,一共分了多少枝花?
教师:好。我们把算出来的12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想一想,小白兔一共有12枝花,分了12枝,说明什么?
教师:一共有12枝花,减去分掉的12枝花,得数是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板书:3丿412
12
0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面的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自主练习,做“试一试”的两道题。
2教学例2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横式:45÷5=9(只)。
教师:如果写成竖式,应该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竖式。
教师:对着自己写的竖式,想一想,商9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被除数下面的45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教师小结:除法的竖式表示一个完整的分一分的过程。有45个桃子,每只猴子分5个,可以分给9只猴子,所以9应写在个位上。用一共45个桃子,减去分掉了的45个桃子,得数是0,表示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题。
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口算几道除法题。36÷6=72÷9=25÷5=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20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1组、2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3组、4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 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完后相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20÷7,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
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6”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123
教师边说边板书:20÷7=2(份)……6(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
教师:对!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分1份呢?
教师:好!翻开数学书第100页,按课堂活动上的要求,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看哪些题有余数,哪些题没有余数。
学生分小圆片。
2教学例4
观察例4图。
教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教师:真不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写出57÷6,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丿57
教师:应该商几?请同学们思考。
6丿957可以商9(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商9?
教师:我们把54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呢?指导写出:6丿957
54
教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看能不能解决。
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6丿957
54
3(提出为什么要商9,而不商8)
教师: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102页练习十四第3题。
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吗?我们今天一起去和小兔子采蘑菇好吗?
课件演示采蘑菇的场景。(2只小兔子一共采了20个蘑菇。)
教师:它们采了多少个蘑菇?你们愿意帮小兔子分一下蘑菇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每7个蘑菇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你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帮助小兔子分蘑菇。
教师:分了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有什么疑惑吗?学生发现蘑菇剩下6个多余的,不能分。
教师:剩下的这6个蘑菇不足7个,按小兔的想法和要求不能再装一个篮子。这个“6”就是分蘑菇余下的数,我们把它称为余数。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引导学生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
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123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32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