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力量初中政治教案_政治教案-意志——力量的源泉

七年级政治教案 2017-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政治教案】

意志——力量的源泉

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意志”是在学生学习了善于调节情绪的基础上,来学习意志品质。本节课主要讲意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为以后学习意志坚强的表现、作用和锻炼坚强意志的方法奠定基础,故意志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意志”品质共分四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按照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为:

(1)认知目标:1)理解意志的概念 2)掌握意志的特征。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

(3)觉悟目标:对意志有一定的认识,自觉培养意志品质。

(4)行为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意志品质,提高生活,学习,劳动技能,从而不断取得成功。

重点:意志的概念及其特征。

难点:意志、目的、动机等理论比较抽象、概括,学生难以完全理解。

二、教法分析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原则。要从大量实例中,理解意志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意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讲解意志的特征时,要注意意志三个特征是密切相联系的,层层递进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学法分析

教师先布置预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与教材,对意志有初步认识。对教材中所提到的人物生平、事迹,要讲得生动、形象、感人,从而使学生对意志理解由抽象变为形象、具体,具有可感性、实在性。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归纳、小结等方法探索新知识,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培养意志树立信心。

四、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我按以下程序完成教学目标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

   1、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有哪四大类?

   2、怎样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呢?

(二)引入新课

让学生齐读课前题示

 

 

(三)讲授新课

1、从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科学家以坚强的意志、刚强的毅力创造业绩,又以许光达的故事,毛泽东的话语,从而简要说明:要有不平凡的业绩,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紧扣意志的作用。(讲解)谈话法 P70页

 

2、讲授意志的主要特征

第一,意志表现为自觉地确定目的。要说明人的行动不同于动物,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实现的。区别意志行为和非意志行为。人的行为和目的是分不开的。(边讲解边分析)从而说明意志对确定目的的作用。

 

第二,意志是以自觉行动为基础。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指挥和调节,表现为两个方面:激励和克制。前者表现在推动人们为实现既定的目的行动;后者则是阻止或制止与既定目的相矛盾的行动。进而说明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第三,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行动目的的确定和实现,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既有内部困难,也有外部困难。最后分析出意志对战胜困难,实现目的的重要作用。

 

3、从主要特征中归纳出意志的概念,并说明意志对整个目标的确定、行动完成的重要作用,点明主题——意志确实是力量的源泉。

所谓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四)小结

1、意志的特征

2、意志的概念

 

(五)布置作业 

1、P练45—47页

2、预习P课73—78页 意志坚强的表现

 

 

 

口答

 

第一段抽学生读,第二段学生齐读。

 

抽学生读许光达的故事。

 

 

 

 

 

 

 

学生回答:人的行为分类;目的概念;目的符合实际的作用。

 

 

 

 

 

 

学生找出并回答:1)自觉行动的含义2)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看书,归纳并口答。

 

 

 

 

 

看书,归纳口答意志的概念。

 

 

 

 

 

 

 

 

理解记忆

 

 

 

完成作业 

预习

 

复习巩固

 

通过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使学生对意志有初步认识。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思考和理解,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讲解,并举出实例,使学生对意志有切实感受,潜移默化培养自己的意志。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现师生平等,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作用。

 

从意志的主要特征中归纳意志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化。

 

 

 

 

当堂记忆,趁热打铁,有利于及时巩固复习。

 

讲练结合,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知识,从而完成知、能、觉、行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zhengzhijiaoan/55311.html

  • 享有生命健康权的_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

    一、学习目标1、了解法律对生命健康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要求。2、掌握自我保护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与实用技巧。3、珍爱生命,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1、 阶段是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2、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怎么做?3、社会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人生自强少年始》教学设计

    课 题人生自强少年始(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版 本人教版执教者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杨敏刚解读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协作、会话,实现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学以致用。解读教材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第一部分“认识自我”中的“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感受小康变化认识我国小康的现状。2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二、课堂预习1请说出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含义2目前三步走战略已实现了几步3我国东西部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差距明显,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小康具有怎样的特点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课堂检测1到XX年...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爱背卷]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教学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 “逆反”心理。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 父母和长辈。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 方法和技 巧。4、认 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2、我爱你,中国。3、我们都...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引用的账户当前已锁定】引用 引用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引用烧焦的土豆片 的 引用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引用文静 的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关注现实,做个有心人 《写一篇观察日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五年级下3月是故乡明课时练_单元教学要点

    〖本单元地位〗1.在教材中的地位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后简称《课标》)对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七年级,删去部分心理学概念等内容,降低了对一些概念的识记或理解要求,以淡化学科体系,减轻学生负担。而把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教育与健康人格教育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为重点。本...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丰富多样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新闻稿】《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总体设计意图:当我们把课程理解为“知识”时,它就像圣经一样,显得那样权威,不容我们有一丝冒犯和亵渎。但当我们把课程理解为“体验”“活动”时,它又显得是那样的开放,大度和民主。所以在设计本节时没有照搬教材,而是以学生的生活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精选大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提供大量生活场景,设计了一...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英语]第三单元 待人接物须明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 待人接物须明理 (教案)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思品第3单元第6课第一站课题 人际交往要礼貌 市二中 彭召龙预习提示:1、什么是礼貌?2、礼貌的作用3、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行为。说说它的危害?教学目标:[情感、态...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思维导图_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案

    第十四课 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第二框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能力:分清情趣的雅俗,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知识:掌握培养高雅情趣...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 [假如我是你作文]假如我是你

    一、学习目标1、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学习、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2、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二、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1、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2、宪法对平等是怎样规定的?3、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4、对于中学生来说,...

    发布于:2017-10-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