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检测初一语文试题|初一第一次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 将下面词语用正楷写在田字格中。(5分)
鼎沸   确凿   骊歌   伫立   蓦然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攒球(cuán)  脑髓(suǐ)  秕谷(bǐ)  潜能(qiǎn)
B. 菜畦(xǐ)    攒钱(zǎn)  宿儒(sù)  脸颊(jiá)
C. 一宿(xiǔ)   一抡(lún)  掸子(dăn) 臃肿(yōng)
D. 宿舍(sù)    瞬息(sùn)  皂荚(jiā) 收敛(liăn)
3.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2分)
A. 确凿(确实)  攒成小球(积累)  人声鼎沸(水开)
B. 相宜(合适)  拗过去(用力弯曲)一抡(用力一挥)
C. 莫名(说出)  骇人(惊吓)      姑且(而且、并且)
D. 瞬息(很短的时间)伫立(长时间站立)未尝识书具(尝试)
4. 《木兰诗》中,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缘由的句子是:               ,                 。(2分)
5. 《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2分)
6. 小弟闻姊来,                。(1分)
7. 成语“扑朔迷离”的意思是                                ;该成语是由“             ,             ”一句演化而来的。(3分)
8.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相信吧,                     。(3分)
9. 安徒生、普希金都是著名文学家,除了本册学过的作品外,你还知道他的其它作品吗?若知道,请分别写出两篇。(4分)
安徒生:《            》、《             》
普希金:《             》、《            》
二、 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因此弄环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
1、 本段文字声、色、形、味俱全,请将文中表示声音、颜色的语句写在下面。(4分)
声音:                                                  
颜色:                                                  
2、 这段文字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2分)
3、 按原文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上正确的词语。(4分)
4、 结合全文看,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5、 写覆盆子时,是从哪几个方面不写的?
                                                              
6、 文段选自《                 》,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
(二)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作者        ,      (朝)著名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宾客其父(               )○2父异焉(              )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5愿为市鞍马(            )  ○6出郭相扶将(           )
3、指出下列“之”字的不同用法。
○1忽啼求之(                )○2于舅家见之(             )
○3称前时之闻(              )○4卒之为众人(              )
4、方仲永才能日益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5、“不使学”的原因有哪些?
                                                              
                                                              
6、从“父利其然也”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7、本文在结构上详写了哪些,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8、本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9、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葺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呀,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地飞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的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征茂密的山木,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 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的期待吗?
1、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2、文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              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4、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6、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三、 作文(60分)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在品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辛弃疾在下面这首词里就表达出了自己人生的感悟。请读读这首词,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433.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